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維基解密:連戰對馬冷漠 蘇貞昌批蔡沒能力

時間:2011-09-08 09:27  來源:東南網

  東南9月8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道,維基解密泄出大量美國在臺協會(AIT)機密電文,藍綠要角對美國外交官暢所欲言,不論針砭時事、臧否人物都百無禁忌;AIT電文宛如一面放大鏡,讓政客“除魅”,也為明年大選投下未爆彈。

  維基解密資料顯示,AIT報告認為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的態度冷漠,不是非常支援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他在2007年7月24日對AIT臺北辦事處處長楊蘇棣表示,“我們沒有別的選擇。”

  臺中市長胡志強對馬英九也不滿。2007年五月AIT的電文指出,楊蘇棣與胡志強討論到臺灣政局發展時,胡志強認為,馬英九接受親民黨的勒索,讓出“立委”提名席次給親民黨,“失去展現勇氣(guts)的機會。”

  蘇起擔任“國安會”秘書長後,于2009年11月對AIT主席薄瑞光批評“立法院長”王金平,指王“為了個人政治理由而呼應民進黨的觀點”,使美牛議題在“立院”無法過關。蘇起也質疑臺北市長郝龍斌對國民黨的忠誠度,認為這些出身新黨或親民黨的人,“其實都不願意幫馬英九忙。”

  綠營內鬥在美國人面前也無所遁形。2008年一月,民進黨前“立委”蕭美琴就向楊蘇棣抱怨,陳水扁至今仍不願分享權力,讓綠營選民忘記誰才是真正的參選者(謝長廷),如此下去將不利民進黨選情。

  2008年蔡英文接下民進黨主席,但蘇貞昌在當年10月與楊蘇棣會面時就直言,蔡英文缺乏政治經驗,對民進黨的草根性也不夠了解。

  2009年蘇貞昌與新任的AIT臺北辦事處長司徒文見面時,又再度露骨表達對蔡英文的不滿。蘇貞昌認為,蔡英文“完全不是一個有力的領導人,也沒有能力迅速解決問題”。連謝長廷也認為,蔡英文的學者性格太重,缺乏與許多民進黨支援者的連結。

  蘇貞昌昨天大方承認,當時確實有很多人擔心,但現在已經不是問題了。蔡英文則回應,如果維基解密正確,這個背景是她擔任黨主席的早期階段,當時民進黨低迷,黨內處於焦慮狀態,經過這幾年的領導,現在民進黨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政黨,民進黨的領導人當然也是強而有力的領導人。

  臺媒:維基解密超尷尬

  當初維基解密一曝光,難怪令歐美政治領袖怒目相視,畢竟,人的世界本來就有兩面性的糾纏:面示公眾的那面,以及,私下自我那面。偏偏政治是“可能的藝術”,多少要壓抑自我本意,擴大結盟,凸顯公眾利益;何況,談到“權力的藝術”層次,講策略、講權謀,自不在話下。

  臺灣藍綠政壇面對維基解密一連串爆料,都陷入極大尷尬。不過,以現有資料來看,藍綠的尷尬仍有檔次上的不同。

  綠營在陳水扁執政時期,刻意操作統獨,大打“入聯公投”牌,現在證實,果然是工具理性的選舉操作,根本談不上目的理性的誠懇。這點,不僅再次坐實民進黨把“臺獨”、把“主權”議題,當成政治隨身碟,想用就用,不用就拔下來收著。

  藍營方面呢,看來對臺灣發展的大方向,尤其兩岸議題,菁英之間意見並不分歧,差別只在程度深遠與速度快慢而已。倒是,這回維基解密暴露最多的,是國民黨在世代交替上,在派系整合上,彼此的不信任與相互嘲諷。

  但綠營內部陳水扁以下,各派系領袖私下會沒有尖銳的批評與嘲諷嗎?對照紅衫軍期間,謝長廷、蘇貞昌、呂秀蓮等等意有所指的公開談話,不難推知答案為何。更何況,藍營領導階層自李登輝之後,就欠缺一人獨大的共主,不僅連宋馬王各有擁護者,他們的抬轎者各擁其主,私下互有攻防,又豈令人意外?所以,維基解密不過是把政壇上的某種現實情境,更鮮明的表達出來罷了。藍營菁英們固然尷尬,看熱鬧的民眾,實不妨想想,我們自己在上班場域,乃至於在親戚相處的環境裏,何嘗不曾對老闆、對親人,有著公開與私下判然迥異的評價策略呢?這樣想,或許就比較了然,也更能莞爾一笑了。

  真正重要的是,維基解密所透露藍營高層長久以來的心結,是否能經由菁英領袖以寬闊的心胸,以及營造更穩定的決策機制,做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的補救呢?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張真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