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臺軍“混血潛艇”難當大用 試圖外購或自建新潛艇

時間:2012-03-01 13:25  來源:光明網

  臺“混血潛艇”難當大用,部隊士氣長期低落,新裝備就算到手也會變成“沒牙的鯊魚”

  引進美制潛射導彈、探討新潛艇的購買渠道……近來,潛艇又一次成為臺灣媒體和臺軍熱議的話題。雖然《中國時報》2月26日援引臺灣軍方的表態,稱購買希臘訂購的德制214級潛艇“純屬媒體臆測”,但臺軍竭盡所能提升潛艇部隊戰力的意圖已經十分明顯。

  先買武器後造平臺

  臺灣海軍共裝備有4艘潛艇,其中2艘服役60年之久的“加皮”-H型潛艇主要用於訓練,另2艘上世紀80年代從荷蘭引進的“旗魚”級潛艇為作戰主力。為了提升“旗魚”級潛艇的火力,臺軍已從美國採購一批“魚叉”潛射反艦導彈,預計明年裝備潛艇。這批導彈屬於“發射後不管”武器,可利用潛艇聲吶、雷達探測到的目標參數或其他單位提供的數據,對敵方艦艇發動打擊。購買美制潛射導彈雖能儘快提升戰鬥力,但無法解決潛艇數量不足和平臺老化問題,因此臺軍正試圖外購或自建新潛艇。

  《亞洲週刊》日前刊文透露,希臘此前曾訂購德國生産的214級潛艇,但現在因債務危機無力付款,已完工和在建潛艇都擺在船臺無人問津。臺灣“國防部”已通過臺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臺船)派技術人員到希臘、德國接洽,但最終要由美國安排採購事宜。臺灣還試圖從希臘及德國購買技術,由臺船與臺“中科院”建造潛艇,不過,柴油引擎和電子、武器系統由德國、美國提供,因此算是臺德美三方共建的“混血潛艇”。報道稱,臺灣希望借此項目夯實造艦能力,為以後建造更多潛艇打基礎。

  雖然臺灣“國防部”稱該報道“純屬媒體臆測”,但聯想臺灣海軍“優先考慮從美國購買潛艇,不排斥其他渠道”的表態,這個“混血潛艇”項目極有可能成為最新一場“軍購戲”。

  海上威懾力能提多少

  公開資料顯示,214級潛艇長65米,排水量1800噸,水下最高航速20節,設計有533毫米口徑魚雷發射管,能發射重型魚雷和潛射反艦導彈。這種潛艇還裝有不依賴空氣的AIP發動機,可在水下長時間巡航。值得注意的是,希臘訂購的潛艇的指揮臺圍殼中裝備有伸縮式桅桿,上面整合有“斯芬克斯”雷達。這種雷達的發射功率與一部手機相當,信號很難被攔截,但分辨能力與大功率雷達旗鼓相當。如果臺灣海軍最終能購得希臘版214級潛艇,其反艦、偵察及情報收集能力都會有所提升。

  不過,單靠購買新式武器裝備,未必能解決臺海軍潛艇部隊的窘況。據臺灣《聯合報》披露,臺潛艇採購項目拖延多年,早已衝擊部隊士氣。報道稱,“海龍”號艇長陳紀宗2009年從潛艇上落海身亡,給潛艇部隊留下陰影。另外,老潛艇不能換裝也讓臺軍官兵憂心忡忡。據知情人士透露,近年來臺海軍陸續有潛艇軍官申請退役,其中一些人還擔任過艇長,本是海軍中的“明日之星”,但現在卻要離開,可見潛艇部隊的凝聚力已不如以往。

  有分析指出,受國際環境影響,臺軍外購潛艇存在很大變數。即便臺軍經過一番折騰得到了新潛艇,長期低落的士氣也會令其成為“沒牙的鯊魚”,難以發揮威懾作用。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李博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