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高教敲喪鐘!教師老齡化嚴重 未來恐將沒有一流大學

2018年06月04日 11:17:00來源:台灣網

  臺灣包袱鋪,“灣灣”教育沒活路!我是身在大陸卻一直心繫寶島的大侃子~要説最近一段時間,“臺灣教育”“臺灣頂大”總會時不時的登個熱搜,從“拔管”的霸屏到吳茂昆的惡行,從來不知道“教育”這種一向嚴肅的話題,在對岸竟是個不輸八點檔的“另類存在”。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教育部”近日公佈了“2017學年大專校院專任教師概況”,結果顯示,現在島內大專教師的年齡,50歲以上者在全體教師中發佔比高達54.4%,較2001學年增加了36.1%。教師年齡分佈結構趨向老化,對臺灣高教未來的競爭力無疑是一大警訊!

  數據進一步指出,臺灣大專校院專任教師的年齡從2001學年大多集中在35至39歲,到2017年時已後移至50至54歲,除了逾55歲的佔31.1%,比十年前(2008學年)增加了15.7個百分點外,50歲以上的更高達54.4%,比十年前大增23.6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什麼呢?那就是——島內大學在未來10年、15年將出現退休潮!以2017學年為例,目前大學專校院專任教師數4.7萬人,而大學教師申請退休年齡是65歲,也就是10年內將有14000多名、15年內有25000多名教師退休。

  也許有人要説了,老的退下去了,新的補上來不就完了~唉,朋友,這事兒還真不是這麼容易就能解決的……

  咱先來説説為什麼這些校院的教師會趨向高齡化。據臺教育主管部門分析,主因是少子化的衝擊令生源減少,部分學校尤其是私立高校,預為因應此問題而控管專任教師員額,如此就造成了師資員額的成長停滯,故而當原有教師年齡日漸增長時,補進的年輕教師人數就受限了。

  臺灣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也表示,1980年代有大量海外人才回臺任教,而他們現在已到了要退休年齡,未來10年內,可能整批、大量的退下去,但臺灣大學每年仍須要補進1000至1500位教師,“但年輕一輩似乎接不上來”,直呼“臺灣高教確實面臨危機”。

  臺大代理校長郭大維也指出,臺大與島內其他頂尖大學在教授聘任上非常嚴格,除博士學位之必要資格外,還要展現優異研究成果及潛能,很多領域候選人也必然經歷博士後研究,所以到臺大就任教職年齡大多超過37歲,因此年齡在50歲以上的教授自然超過50%。他同時表示,近年來這問題因受到低薪與年改影響也變得更加嚴峻,留才及攬才都愈來愈困難。

  沒錯啦,除了少子化的衝擊,蔡當局力推的、激起無數民怨的年改也絕對“功不可沒”!

  郭大維還憂心表示,臺當局年改後,已造成未來臺大65歲退休教授的月退俸低於55歲的中小學退休教師的窘況,如此要留下資深的優秀教授也更加不容易,而臺當局若再不提出因應對策,臺灣高教恐會沉淪為“第三世界水準”。

  低薪問題更不用多説了,這簡直成了籠罩在曾是“亞洲四小龍”之首的臺灣,多年來揮之不去的噩夢……

  元智大學校長吳志揚就指出,“若只拿得出香蕉,就僅能聘到猴子”。吳強調,教師老化嚴重確實衝擊臺灣高教,但現在臺灣大專院校教師的薪資不僅只有新加坡或香港的1/3或1/5,更被大陸追上甚至趕超。再不改善,想延攬年輕、優秀人才的難度會愈來愈高。

  而其實更殘酷的現實是,如今島內愈加嚴重的低薪問題不僅招不來年輕的優秀人才,更加快了“出走潮”……

  少子化、年改和低薪絕對是臺灣高教面臨的三大“山神”,但難道真的沒有辦法跨越、只能“等死”了嗎?

  “執政者要提高對頂大的支援,才能穩住臺灣高教”,賀陳弘這樣強調!他指出,每年從頂大畢業的學生有1、2萬人,頂大除了培養各行各業的人才外,從這些學校取得博士學位的人也是其他大學主要的師資來源。因此,他認為臺當局應該投入更多資源將頂大維持住,如此才能穩住臺灣高教。

  郭大維也指出,近年來全世界一流大學皆投入更多資源、進步也很快,但臺當局對頂大的支援度卻下降,這樣下去“有可能未來臺灣再也沒有任何一所一流大學”。

  此外,臺灣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和臺灣交大副校長陳信宏還都認為,為因應教師青黃不接的困境,臺當局應努力提升培養本土博士生的環境,畢竟以臺灣現在的薪資要爭取島外優秀大學畢業生來臺任教不容易,因此必須把本土博士生水準“拉起來”,然後“自己博士,自己用”。

  當然,不止高校校長為搶救臺灣教育獻計獻策,臺“教育部”也祭出了包括逐年降低“生師比”、彈性薪資的“玉山計劃”以及延攬青年學者的“哥倫布計劃”、“愛因斯坦計劃”等措施。不過,好像並不被看好……

  《香港亞洲週刊》也認為,蔡英文當局的留人攬才因應措施只是名稱叫得響亮,“畢竟子彈有限,倉促上路,無全盤規劃,學界並不看好”。

  臺灣高教如今的種種困境是怎樣造成的,相信各位心裏都有數,當教育淪為權利的角鬥場、當專業被政治霸淩時,難怪島民要哀嘆:等著臺灣高教敲喪鐘吧!

  聲明:本文為“臺灣包袱鋪”團隊投稿作品,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與台灣網無關。

[責任編輯:楊旋]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