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25年臺灣移動支付率達90%?網友:大陸都刷臉支付了

2017年11月30日 09:53:06來源:台灣網

  臺灣包袱鋪,移動支付都説酷!我是出門只帶手機不帶現金的大侃子~要説現在啊,我國最讓世界各地友人們羨慕的就是移動支付的生活方式了,買啥都只需掏出手機“嗶”一下就搞定了。侃爺春節取的1000元現金,現在還剩700呢,簡直無“用武之地”,畢竟去市場買個菜都能刷手機了~

  於是乎呢,習慣了去哪都“刷手機”的我們到了那些移動支付並不普及的地方就有點不適應了,比如去臺灣旅遊的小夥伴們就曾抱怨過那裏的衣食住行真是樣樣都離不開銀行卡和現金,好不方便。

  嗯,大概臺當局也終於意識到自己的落後以及“移動支付”將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了,所以也定下了個“小目標”:2025年,除了有“非核家園”還有“移動支付時代”喲~

  臺灣“行政院長”賴清德11月24日在出席“經濟部”召開的“行動支付(以下將換成大陸習慣的“移動支付”)購物節暨行動支付聯盟成立大會啟動儀式”時表示,臺灣有“智慧”潛能,盼在當局、民間與業界的共同努力下,移動支付普及率能在2025年達到90%,還為此提出了3項措施:舉辦各項活動做倡導;修訂、鬆綁相關規定,建置對移動支付友善的生態環境;搭配資訊安全産業與之相輔相成。

  賴清德還進一步解釋了下做這個決定的原因,説是“行政院”看到了未來的國際趨勢,也意識到了臺灣未來的發展需要,所以呢制定了這個目標。還説這將有助帶動臺灣的移動支付、人工智慧、物聯網、雲端運算與大數據等等一系列産業的發展,以後啊臺灣不僅能靠這個在經濟上屹立不搖,還能加強國際競爭力。

  接著,身為“行動支付應用服務聯盟”第一屆會長,同時也是中華電信董事長鄭優也表示了,臺灣的移動支付相較其他地區的確是“推動速度相對緩慢”,但當局既做出了如此重要的宣示,那業界未來也將結合所有應用服務廠商、産業服務業者、電信營運商、資訊服務廠商、裝置設備廠商及金融機構,在“經濟部”等相關單位的支援下,共同努力達成此目標。

  先不説別的,侃爺首先覺得這個“推動速度相對緩慢”的措辭真是夠嚴謹也夠到位,尤其是“相對”一詞用的,正點!

  “相對”誰呢?侃爺大膽的假設一下這個對象應該是——大陸。

  眾所週知,大陸近幾年大力推廣移動支付,比如淘寶的支付寶服務早在2003年就已上路了,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與移動支付越來越緊密的結合,2017年大陸的移動支付可謂呈現了“井噴式”的發展,令世界都為之震驚。

  反觀臺灣,關於移動支付的爭議從未停歇,好不容易在2015年實施了《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金管會”頒發的6張電子支付機構許可證也讓臺灣終於有了自己的電子支付,然而,受臺灣大環境及當局相關措施的拖累,島內消費者對移動支付普遍持消極態度。

  此次賴清德放下“豪言壯語”,原以為會受到力挺,但沒想到回應他的除了嘲諷就是“打臉”……

  比如,“2025年”這個時間點。

  沒想到,在大陸菜市場買菜都已可以刷手機的當下,臺灣居然還要花8年才能普及移動支付!

  有臺灣網友指民進黨的“非核家園”也訂在2025年,諷刺其除了會開“空頭支票”外什麼都不會做;更有人嘲諷道“我真等到花兒也謝了!大陸現在都快普及了,臺灣還要等這麼多年,政客們簡直是在尸位素餐”;還有島內網友感嘆:聽説大陸都可以“刷臉支付”了,我們卻還在為移動支付爭論不休,臺灣的發展機會就這樣白白浪費掉。

  當然,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比如有臺灣網友就説了:你們懂什麼?大陸手機支付會如此快速普及,都是因為“偽鈔偽幣太太太猖獗了,商家和買家偽到怕了”。

  侃爺對這樣清奇的説法只想——呵呵!

  不用侃爺出手就有人回懟了:無知的酸民太多,難怪臺灣移動支付發展不了!

  還有人乾脆嗆聲,不管移動支付還是指紋或刷臉支付,得在守法的地方施行才有保障,詐騙多的地方就用現金最安全。

  你以為光是有兩岸網友輪番“吐口水”就夠了?“打臉”賴清德最狠的還得説是臺灣“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賴神”這邊話音剛落,他那邊就表示,2025年實現移動支付90%普及率是“不可能的任務”。

  這臉打得喲,侃爺隔著螢幕都覺得疼……

  有人想問了:為啥不可能啊?這對大陸根本是so easy啊~

  對此,島內網友早有評斷,“在大陸忙著發展經濟的時候臺灣卻在搞窩裏鬥”;還有人表示,是“民粹使臺灣停滯不前”,更稱臺灣的“四小龍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大陸才是“世界公認的強國”。

  移動支付對於臺灣來説是“未來式”,但對大陸來説是“現在進行式”。遙想當年,臺當局金融管理部門就曾以“安全性考慮”為由,對電商、電子支付、移動支付重重設限,如今兩岸僅僅在電商發展水準上就已顯出巨大差異。而移動支付只是整個經濟領域的一環,此番賴清德“2025年”的設定不僅讓人感嘆臺灣經濟的疲軟和當局施政的遲鈍,更會讓人唏噓,曾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的臺灣,究竟落後到了何種地步?

  聲明:本文為“臺灣包袱鋪”團隊投稿作品,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與台灣網無關。

[責任編輯:楊旋]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