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首輛無人駕駛巴士上路 無人車時代是否來臨?
雖然這項無人駕駛的新技術令人興奮不已,但放眼兩岸的現行法規中,都未針對自動駕駛(無人駕駛)車輛上路進行相關規範,比如大陸的現有法律規定,機動車必須由合格的駕駛員按照規定進行駕駛;而在臺灣,無人駕駛的小巴或也將面臨領不到牌照,只能在封閉場域運作而不能上一般道路的尷尬情況。故而對這項新技術持肯定態度的臺灣民眾也呼籲臺當局儘速“修法”。
其實關於自動駕駛(無人駕駛)車輛的法規制定,目前是世界各國都面臨的難題,兩岸在此類問題上的“修法”或許可以借鑒下以下這些國家的做法:德國議會在今年5月份,通過了允許高度或全自動駕駛系統代替人類自主駕駛的法案,稱可給予其和駕駛人同等的法律位置,這一舉措也使德國成為全球首個將自動駕駛汽車納入道路交通法規的國家;法國在2014年便公佈了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路線圖,並推動道路交通法律法規的修訂以滿足無人駕駛汽車上路的要求,更向全球汽車生産商開放道路進行無人車試驗;日本政府2016年制定了自動駕駛普及路線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聲明將放寬無人駕駛汽車與無人機的相關法律法規,在2017年允許純自動駕駛汽車進行路試;英國早在2015年2月份就宣佈允許在英國進行無人駕駛汽車實際道路測試,其也是歐洲第一個批准無人駕駛汽車道路測試的國家。
如今,人工智慧時代已來臨,放眼未來,“無人駕駛”或將不再是難以實現的夢想,而是習以為常的生活,科技將改變生活、造福子孫,而非“毀滅人類”。如何讓人工智慧更好的為人類服務,如何讓無人駕駛從想像、研發、試行到變現、規範,並更好的推進汽車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這些都將是對兩岸及各國立法機構的考驗。(台灣網 楊旋)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