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中藥房文化面臨凋零 業者憂心千年傳統文化消逝

2018年11月12日 07:52:00來源:台灣網

  島內中藥房面臨凋零,中藥房老闆盧永嵐14歲當學徒,如今年近古稀,即便一身本領傳承兒子,擔心兒子將來也無用武之地。(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台灣網11月12日訊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報道指出,到中藥房抓帖養生補氣的藥方,是臺灣再平常不過的生活風景,但這傳統文化卻以每年300家的速度關門!臺當局“衛福部”1993年訂中藥商落日條款,25年來不培訓、不考試,沒再發過一張執業許可證,執業的老人家凋零,藥房就面臨關門命運。臺灣“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臺聯合會”統計,2017年包含基隆、新竹、臺東、花蓮已不到100家,澎湖更剩不到20家。

  據報道,島內目前領有中藥材販售證照者平均年齡逾61歲。“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臺聯合會”統計,1993年全盛時期,全臺約有1萬5千多家藥行,但落日條款後,1998年剩1萬695家,2017年只剩8420家,平均每年關300多家。

  “中藥全聯會”指出,全臺僅新北市中藥行有1011家,其次彰化縣673家、臺中市663家,臺北市、高雄市、臺南市也還有600家以上,其他縣市約200到300家;花東和離島最慘,花蓮僅70家、臺東60家,澎湖僅18家。

  “花蓮最近又死兩個,只剩68家啦,”花蓮中藥商業公會理事長龐寶霖直言,花蓮中藥行10年來收了5成以上,死一個、關一間,整個新城只剩他一家獨撐。55歲的他是花蓮最年輕的藥行老闆,民眾想抓藥得千里迢迢而來。對臺當局幾乎死心的他説,臺灣中藥行明明保留全世界最好傳統,兒子從小跟他學藥,卻看不到未來,父子已規劃到大陸執業。

  臺北市王媽媽説,家人喉嚨痛或肚子痛,就到隔壁巷子抓點金銀花泡熱水喝;秋涼時抓貫眾、荊芥、香薷以大火煮滾後給媽媽泡腳,老人家全身發完汗,不僅不受風寒,夜裏也更好睡。如今藥房一間間關門,古老藥方失傳,貫眾等冷門藥材得連跑十家才兩家有賣,她憂心:再倒下去,之後要去哪買?

  宜蘭縣林姓民眾感嘆,保健養身或是有小毛病時,光是聽西醫喝溫開水預防哪有用?且一天到晚吃西藥,也不能補身,“中藥是千年智慧,‘政府’要做的是讓人民買到安全的中藥材,而不是讓優良傳統消失。”

  臺灣中藥從業青年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古承蒲表示,當經營者老去,中藥行勢必跟著消逝,她去年到新北市新莊區25間藥房詢問承接意願,竟只有3家願意繼續開下去,讓她很震驚臺當局再不加快“修法”腳步,恐讓千年文化消逝。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早年臺灣的中藥房大多是師徒相授,70年代各界漸漸發現,中藥材的調劑、販售可能涉及民眾健康,認為中藥從業人員必須具備一定專業知識,而非人人可當。因此,臺當局1993年修正“藥事法”,訂定傳統中藥業者的落日條款,但因內文有缺失,1998年再次修訂,明訂1993年2月5日以前,凡是合法經營中藥房的業者,都可繼續中藥材販賣業務;在“中藥師”尚未設立前,中藥商必須修習一定中藥課程,並且經過官方考試及格,才能從事中藥材買賣、調配固有成方、調劑中醫師處方藥品等工作。

  然而,之後修訂規定不順利,各界都無法取得共識。不完備的藥品行業規定令臺灣中藥房文化被迫停滯20多年,中藥房也面臨斷層危機。(台灣網 李寧)

[責任編輯:李寧]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