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普悠瑪失速 臺專家發文拷問:是誰把駕駛推入高風險火坑?

2018年10月23日 09:14:00來源:台灣網

  普悠瑪列車司機員尤姓男子23日清晨以50萬元新台幣交保。(圖片來自臺媒

  台灣網10月23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臺鐵6432車次普悠瑪21日發生史上最嚴重事故,造成18死200多人受傷。宜蘭地檢署初步判定事故原因是超速,尤姓司機員因涉業務過失致死罪遭聲押,宜蘭地方法院今(23日)晨裁定50萬元新台幣交保候傳。

  然而普悠瑪失速,原因絕不應只簡化為“人為因素”。“臺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在臉書發表《是誰把駕駛推入高風險的火坑》一文提出質疑:“為何所有的安全防線,全數失守?”

  該文指出,21世紀的軌道列車要跑得快,跑得舒適,跑得載客量大,跑得低噪音低耗能,還要跑得班次密集,跑得不誤點。軌道業透過很多方式來完成這樣的目標,列車速度快,又要密集運轉,還要輕量化節能,在安全與效率的天平中,如何平衡?

  答案是:可接受的風險。

  可接受的風險可能是誤點,可能是因為緊急狀態導致的一些設備設計的可控制故障或損害,可能是區段內軌道斷電需要花點時間復原,可能是軌道業者要賠償一些誤點車票。這些可接受的風險,都是為了避免發生不可接受的人命損害意外。因此,全球先進國家和地區,在重大運輸事故發生時,第一件事不是先定罪,而是先找出原因儘速防範。因為不把原因找出來就定罪,完全無法防範同樣事故再次發生。

  該文並提出更多質疑:列車發生了什麼故障?故障排除程式走到關閉ATP是否合理?為何駕駛沒有意識到列車即將入彎卻保持高速,是否調度員下達不合理的趕點指令造成壓力?是否人事規章讓駕駛對誤點充滿恐懼?

  該文也指出,期待一個獨立於常態營運機構的事故調查機構,非以當下究責懲處,而是以防範二次事故為目的的調查單位,才能以避免類似原因事故重現為目標,有效偵知什麼是風險主因,什麼措施又能有效控制風險。

  該文最後更呼籲,軌道營運安全並不容易而且需付出代價,但請臺當局“交通部”別拿人命當換取教訓的代價。(台灣網 娟子)

[責任編輯:郭碧娟]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