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學教授:輕忽4種無形資産“臺灣價值”將式微

2018年01月30日 13:58: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1月30日訊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説:“臺灣價值除了臺灣主體意識之外,照顧年輕人的居住權利也是臺灣價值”,“臺灣價值”四字一拋旋即引發各界不同解讀,眾説紛紜,莫衷一是。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李沃墻日前在《聯合報》發表評論文章表示,大家對“臺灣價值”是什麼、臺灣主體意識又是什麼,套句臺語,應該還是“霧煞煞”。

  李教授試以公司價值評估模型來定義“臺灣價值”及衡量標準,他表示“臺灣價值”可區分為“有形”及“無形”的二類資産價值,比起可以量化評估的前者,“臺灣價值”的價值之重很顯然是無形資産。李沃墻從以下四點進行了充分闡述:

  一、品牌價值:“臺灣”就是一個品牌。1980年代,高品質及低價的“臺灣製造”産品是品質的保證,也是臺灣的驕傲;後不知何時,臺灣經濟節節敗退,“臺灣”這品牌及價值也跟著掉漆(指糟糕、變壞)。

  二、人民滿意度:人民納稅如同顧客付費享受公司提供的服務,進而獲得一定的滿足程度或效用。但根據臺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顯示,蔡英文的聲望已跌到三成一七,為上任後第二低。全臺民眾對蔡當局施政滿意度下降,臺灣價值隨之而降。

  三、社會文化價值:顧炎武曰“禮義乃治人之大法,廉恥乃立人之大節”,但臺灣社會卻有不少無恥之徒,為掃除異己而不擇手段、顛倒是非、積非成是。“立法院”常有“立委”諸公蠻橫幹架;復又“民粹”當道,看不爽就要“路過”、霸佔“立法院”;動不動就亂鳴喇叭,不合我意就網路霸淩……棄禮義、捐廉恥,唯恐天下不亂情事不勝枚舉。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恐是一堆問號。

  文化更是無形的資産、立命的礎石,沒有文化對一個民族而言便是一文不值。曾經,保存良好的臺灣及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價值,然勢隨時轉,“去中國化”無異揚棄中華文化。那麼,臺灣價值何在?

  四、人才也是另一無形價值:人才是社會價值的締造者,如何“選才、育才、用才、引才”極為重要。但當前,“人才不來、用不上、留不住”,高出低進,臺灣很快就成為全球人才缺口最大的地區。未來,又要如何創造臺灣價值?

  文章的最後,李沃墻教授更哀嘆,臺灣“有形”及“無形”的資産若不能維繫,那“臺灣價值”只有日漸式微,執政者能不慎思乎?(台灣網 楊旋)

[責任編輯:楊旋]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