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余光中病逝 臺文藝界感念“詩人的位置無人能取代”

2017年12月15日 08:58:00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臺北12月14日電 (記者 劉舒淩 楊程晨)著名詩人余光中14日在臺灣高雄病逝,突然傳來的消息讓臺灣文藝界人士連稱惋惜、遺憾。作家張曉風説,余先生一輩子創作很多詩歌,對臺灣現代文學的影響既深且遠,大師級詩人的位置無人能取代。

  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採訪時,張曉風推崇余光中:他既是詩人,創作之餘在學術上也有其成就;更了不起的地方,是中英文、古今中外文化修養都非常好;用字、煉字之精緻別人很難企及,他是文字方面的全才。

  3個月前,張曉風曾赴高雄看望余光中,當時看先生(去年曾因跌倒,致顱內出血)走路雖遲緩,談吐還是很風趣。她説,本來已經與九歌出版社一位編輯相約近日南下看望,沒想到今天突然接到友人電話,説先生已經過去了。

  張曉風告訴記者,她和余先生在文學觀念上比較接近,作為新文學時代的寫作者,卻都認為古典文學是很值得保留的。

  2005年,余光中和張曉風攜手多位文化人發起“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分別擔任召集人、副召集人,反對主政者把意識形態帶入文化教育,為提升日漸頹喪的語文教學做出各種努力。直到去年,考慮到重新上臺的執政當局聽不進建言,他們相繼退出。

  張曉風説,但我和余先生個人在有關場合還是盡我們的努力,呼籲民眾的語文程度應該得到充分發展,“我們走過去,相信還是會有痕跡”。

  14日于臺北舉辦的2017誠品年度閱讀報告發佈活動中,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政岷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余光中先生的離開對臺灣整個文化出版界是損失和遺憾。

  他認為,橫跨好幾個世代的臺灣人都是跟隨著余光中的作品一起長大,直到現在,這些文字仍是教科書的一部分。老人家是傳統文化人的典型,留給大家很多懷念;晚年他仍筆耕不綴,這樣的精神很值得後輩去學習。

  “雖然他已經離開了,我相信其作品還會再傳承好幾個世代,在華人世界繼續發光發熱。”趙政岷説。

  青年作家、文化評論人朱宥勳認為,陳映真、余光中等作家先後離去,讓人感受到臺灣一個文化時代逐漸凋零。臺灣有些對余光中的評價比較複雜,再過若干年時間,相信大家能較公平地看待他的文學成就。

  誠品書店副總經理林婉如介紹,誠品書店至少留存著超過120種余光中先生的書籍,近期會在各個書店加緊企劃相關書展。(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