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25年都普及不了?臺灣移動支付為何步履維艱

2017年11月28日 08:22:58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近日出席活動時稱,期望臺灣移動支付普及率能在2025年達到90%的目標。在大陸菜市場買菜都已可以刷手機的當下,臺灣居然還要花8年才能普及移動支付?島內網友對此表示:“我真等到花兒也謝了!”

  移動支付限制多

  去年,一條名為《上帝大概是把臺灣給遺忘了吧》的帖子火了一把。發帖人是位在大陸工作的臺灣人。他感嘆:“回到臺灣,真的有回到原始社會的感覺,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身體的移動去完成……如果把同為公司老闆的臺灣人和大陸人關進房子裏,一個月不允許出來。大陸人的工作、生活、生意沒受任何影響,一切運轉得有條不紊,而臺灣人,早已餓死在房子裏了。”

  該帖把臺灣形容為“原始社會”,固然有誇張之嫌,但臺灣的電子商務發展遠遠落後於大陸,卻是不爭的事實。

  臺灣電商發展緩慢,與臺當局政策有關。臺當局金融管理部門以“安全性考量”為由,對電商、電子支付、移動支付限制重重。淘寶的支付寶服務2003年就已上路,而臺灣2015年才實施《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同年臺灣金管會頒發出6張電子支付機構許可證,臺灣才終於有了自己的電子支付。在此之前,在臺灣網購得靠線下支付,買家網上下單,再去便利店或銀行給商家轉賬付款,網購全無便利可言。

  兩岸電商差距大

  實際上,島內目前的電子支付系統依然不太方便。比如電子支付條例規定,買賣雙方必須是同一家電子支付機構的會員,儲值需用現金,不能刷卡或從銀行轉到虛擬賬號。

  或許是受環境拖累,島內電子商務企業自身表現也不給力。臺灣PChome、雅虎拍賣等電商網站跟大陸相比,服務遠遠不如,網友普遍反映“頁面花哨,廣告眾多,眼花繚亂,搜索不便”,而且還沒有線上客服,有意見得去留言板,“店家什麼時候回復就看他心情”,更別提阿裏旺旺這樣的線上交流工具了。

  雖然臺灣品牌不少,但開展電子商務者多為中小型品牌,臺灣傳統百貨公司擔心對實體店衝擊太大,基本不觸碰電子商務。本土中小企業自主電商普遍存在貨源更新慢、風格單一、支付方式選擇少等問題。在很多網站購物,只能選擇信用卡或貨到付款兩種支付方式。

  臺灣民眾對兩岸網路購物平臺的差距也不諱言。在臺灣公眾論壇上,諸如此類的評價比比皆是:“大陸電商網站有很多寶貝臺灣買不到”,“人家可以線上即時溝通,買多還可以殺價”……

  “豪言壯語”遭打臉

  賴清德2025年普及移動支付的“豪言壯語”,引發島內網友群起嘲諷。有網友説,民進黨的“非核家園”定在2025年,移動支付普及也定在2025年,民進黨除了會開“空頭支票”,還會做什麼?“我真等到花兒也謝了!大陸現在都快普及了,臺灣還要等7年多,政客們都在尸位素餐。”

  有島內網友感嘆,聽説大陸都可以“刷臉支付”,我們還在為移動支付爭論不休,臺灣的發展機會就這樣白白浪費掉。

  然而,更糟的消息還在後頭。賴清德話聲剛落,臺灣“金管會主委”顧立雄立馬打臉,表示2025年實現移動支付90%普及率是“不可能的任務”。

  為什麼會這樣?島內網友早有評斷:“藍綠惡鬥若不停息,2025年也達不到目標”,“民粹使臺灣停滯不前”。(閔喆)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