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週侃:夏季消暑神器——民進黨當局靠“打臉”冷靜

2017年10月12日 15:54:06來源:台灣網

點擊收聽《臺灣一週侃》→

  各位好,歡迎收聽全新一期的《臺灣一週侃》,我是小小。

  最近幾天,臺灣連續高溫,“消暑”成了關鍵詞。有推薦食療降暑的,也有人建議去有山有水的度假區清涼遊玩。在眾多方法中,唯獨民進黨當局的消暑妙招獨樹一幟,人家靠“打臉”冷靜。上周島內“前瞻基礎建設計劃特別預算”審查重頭戲登場,國民黨民代許淑華意外搧了民進黨民代邱議瑩一巴掌,這驚天一掌拍醒了藍軍鬥魂。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執政一年多來,不僅經濟未有好轉跡象,在“只出不進”的政策和作為下,臺灣經濟更在加速衰退。想想當初的承諾,“啪啪”的打臉聲真是不絕於耳。只是這民進黨當局頻繁遭打臉,消暑的效果是達到了,冷靜過後,不知道能不能長點記性?

  囂張“綠委”遭賞巴掌 臺灣民意機構頻頻上演全武行

  日前臺灣民意機構在審查“前瞻基礎建設”預算時,民進黨民代邱議瑩意外被國民黨民代許淑華一掌打到臉。奇怪的是,以往無論藍綠,必跳出譴責暴力,但許淑華這“驚天一巴掌”卻贏來支援者信心,讓藍營士氣大振,顯見國民黨是“退無可退”,蓄積太多“輸不起的壓力”。

  事後許淑華為自己的行為向社會大眾道歉,畢竟不論是有心還是無意,她認為自己都不應該打人。沒有人會鼓勵暴力,不過,許淑華的這一掌,卻廣受肯定。為何“打人者”卻反受支援?那就要看看“被打者”邱議瑩以往做的“好事”了。甩人巴掌、踢破臺當局法務部門負責人辦公室的門、對人比出不雅姿勢……種種不良示範更是不可勝數,她欠人公道的事情太多了。

  長期以來,邱議瑩的霸道早已讓很多人感到無法接受,而自從上回擺出官威欺壓依法盤查的警察後,其形象更是一落千丈。因此,當許淑華不小心打到邱議瑩時,竟能讓大部分民眾有“出了一口氣”的快感,甚至有人説,邱議瑩受到這種待遇,“也只是剛好而已”,可見得邱議瑩有多不得人心。如今民進黨已經完全執政,處處都是優勢,卻還是以在野時的方式問政,輿論當然不能接受。

  “掌摑事件”發生時,“前瞻基礎建設預算”臨時會正在進行中。為審議“前瞻預算案”,藍綠陣營爆發激烈衝突,臺灣民意機構更是頻頻上演全武行。掐脖子、丟椅子、砸水球鏡頭被直播,除了成為媒體報道的對象外,視頻在CNN網路也罕見地創下超過一百萬的點閱,甚至連遠在非洲尼日利亞與東南亞的泰國都在當地電視臺做了報道。

  民進黨于本屆民代就職之時,曾信誓旦旦宣示各項改革措施,激起民眾對改革的高度期待。迄今除了建立電視頻道轉播外,其餘成效非常有限,最落後者,乃民代及黨團對民意機構內規提案高達88件,其中屬純正議事自治事項者67件、屬職權行使法修正者21件,但均尚在相關委員會定期繼續審查中,因審議進度緩慢,恐因屆期不繼續審議而一事無成。

  民意代表在議場打架,在臺灣早就不是新鮮事了,還數度登上國際媒體版面,但像最近這樣密集武鬥的狀態,倒是罕見,更是一個令人憂心的警兆。而民進黨正是這種亂鬥的始作俑者,民主遊戲的規則是少數服從多數,但可貴的在於多數能尊重少數,這才是真功夫!

  寶島成“空島”!臺灣産業人才雙流失經濟加速崩潰

  “經濟”課題一直是蔡英文民調直落的命門所在,近期面對産業、人才雙流失,臺灣經濟正在加速空洞化。

  臺灣地狹人稠,自然資源貧乏,雖盛産稻米,卻不足以讓2300萬人維持現在尚稱富裕的生活,經濟力是臺灣存活與繁榮的根基,但蔡當局執政1年多來,不僅經濟未有轉折向上跡象,甚至在“只出不進”的政策和作為下,臺灣經濟正加速崩潰。

  馬當局執政8年平均經濟成長率2.8%,居亞洲四小龍第3位,去年成長率降至1.5%,落至四小龍之末。經濟不振,導致去年實質總薪資和經常性薪資雙雙負成長,為4年來首見。

  成長下挫之外,投資更見下滑。去年投資率(投資毛額佔民眾所得比重)僅20.17%,創歷史新低。馬當局執政期間,新設立公司資本額平均為538萬元;蔡英文執政最近1年,降到了357萬元,僅達前者的2/3;今年1~5月外部來臺投資負成長35%,再次説明臺灣經濟持續在吃老本。

  就出口而言,去年6月至今年4月,臺灣出口成長9.1%,其中IC成長22.7%,出口占比從25.5%升至28.7%,其他産品僅成長4.4%,佔比則從74.5%降為71.3%,足見除IC産業外,臺灣産業若不是出口競爭力正大幅衰退,就是在空洞化。

  臺灣經濟之所以面臨如此嚴峻的困境,主要原因是蔡當前各項政策和措施對經濟造成“只出不進”的效應,包括産業、人才、技術、財政等都在空洞化,經濟發展的根基正敗壞中。兩岸方面,不僅雙方僵局無法解決,甚且進一步管制大陸企業來臺合作、投資、大陸人才赴臺等,促使臺灣産業、技術和人才加速單向西進。

  産業發展環境則是日形惡化,“一例一休”搞到各行各業哀鴻遍野,蔡仍不動如山;加上缺電、缺工、缺地、環保、行政效率不彰等老舊問題未能有效解決,更促使産業外移、新投資不來,惡化“只出不進”的病灶。“前瞻計劃”尤其讓財政只出不進、債留子孫。該項特別預算根本不合乎急迫性、必要性等基本原則。

  蔡當局上臺後,政策和施政作為造成經濟基礎的頹敗,已是罄竹難書,經濟崩潰如土石流,到了下游才發現已回天乏術。作為執政黨,民進黨當局只會到處説漂亮話,以為華麗的言詞就能夠讓民眾的需要得到滿足,願意與臺當局“共體時艱”。

  “行動比説話大聲”是西方的諺語,“為政不在多言”則是出自中國古代的經典文獻。不論是東西方的智慧語錄,都在提醒執政者有實際的施政行動,遠遠比只會把華麗言詞挂在嘴邊,更能打動人心。奉勸執政者收起華麗言詞的口,捲起袖子以雙手付諸實際行動,因為後者比前者有更大的聲量。

  以上就是本期《臺灣一週侃》的全部內容,感謝收聽,再見!(本音頻及文章係台灣網網友小小投稿,不代表本網觀點)

[責任編輯:吳曉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