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範圍延伸"方案上報國務院:關內關外合一

時間:2009-11-18 08:22   來源:人民網

深圳特區關內和關外

深圳特區關內和關外

  【新聞背景】

  向國務院上報“特區範圍延伸方案”,與香港簽署興建深、港機場軌道連接快線的相關協議,同東莞、惠州共商“優化珠江口東岸功能佈局”……深圳近期的多項大舉動,引起關注。

  深圳市常務副市長許勤透露,今年初,國務院確定深圳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些大舉動正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先行先試”,它們都牽著一個關鍵詞——一體化。

  【並“關”】

  特區一體化,有望終結“一市兩法”,提升競爭力凝聚力

  儘管深圳市常務副市長許勤未透露“特區範圍延伸”的具體方案,但人們的普遍推測是特區內、外“合二為一”。

  1982年,東西全長90.2公里的邊防管理線把深圳“一分為二”:“關內”的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區屬特區,總面積395平方公里;“關外”的寶安、龍崗區和光明新區,總面積1557平方公里。

  由於特區擁有地方立法權,深圳多年面臨“一市兩法”的尷尬。開車“闖紅燈”,“關內”依照正向市民徵求意見的特區《處罰條例》可罰款1000元,“關外”則按廣東省相關規定罰款200元,“不僅有失公平、還引發社會矛盾”。

  許勤説,“一市兩法”、“內外分割”使深圳在制定政策、規劃及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推進改革“都遇到了困難”。

  多年來,解決深圳“二線關”問題的呼聲不斷。今年5月,國務院批復《深圳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時同意涉及特區範圍等專項改革“另行按照程式報批”。

  深圳市社科院院長樂正認為,“合二為一”有利於深圳社會、經濟的平衡發展,也有利於消除深圳市民心理上“二線關”,提高城市的整體競爭力和凝聚力。

  【連“機”】

  深港一體化,對深圳打造國際性大都市具有戰略意義

  據悉,在上報國務院的方案中,“深圳機場與香港機場間建設軌道交通、優勢互補”是重點內容。

  投資額約400億元的深、港機場軌道快線全程30公里,建成後是首條在內地進行“一地兩檢”的跨境鐵路。深、港機場軌道快線的運作時間約20分鐘,將可實現“一小時無縫轉機”。

  今年6月,深、港專家完成了兩地機場間軌道接駁項目可行性研究論證;8月,雙方簽署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深、港機場軌道快線的相關協議。

  根據《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和國家對深圳“加強內地與香港經濟合作的重要事項先行先試”的要求,深、港雙方已加快了“深港創新圈”和落馬洲河套、前海等地區的深度合作開發步伐。許勤説,深、港機場軌道快線和“深港創新圈”的建設,“對深圳打造國際性大都市具有戰略性意義”。

  【串“珠”】

  區域一體化,有利於深圳在區域發展中增強輻射帶動力

  許勤透露,按照優化珠江口東岸功能佈局的要求,深圳已先後與東莞、惠州舉行了3次聯席會議,並就環境監測、河流治理、交通建設、公共服務、就業體系等簽定了37項合作協議。

  2008年,珠江口東岸的深圳、東莞、惠州三市的GDP約佔廣東全省的1/3。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認為,“深莞惠”經濟圈內,惠州充裕的土地、水資源是深圳所缺;深圳的技術、資金優勢是惠州所需,同時也對以外向型製造業和加工貿易為主的東莞發展內源型經濟、降低産業結構風險産生影響。

  T形接駁的穗莞深、莞惠城際軌道交通已動工興建,將珠江口東岸的“明珠城市”一線串起;惠州日前打通了連接深圳、東莞的6條“斷頭路”;東莞正從規劃定位、基礎設施、産業發展、生態環保、社會管理等領域加強與深圳、惠州的協作對接。

  日前剛剛結束東莞、惠州調研的深圳市政協調研組認為,“深莞惠”三市經濟“一體化”不僅能優化區域資源配置、提高珠江口東岸城市群的整體競爭力,更有利於深圳的産業結構調整、在區域經濟中發揮更大的輻射帶動能力。

  【展望】

  三個“一體化”,將在更大範圍內貢獻改革開放實驗新成果

  三個“一體化”,意味著什麼?

  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曹龍騏認為,“特區範圍延伸”解決了深圳發展面臨的最大障礙;深圳市委黨校副院長譚剛説,特區內、外“合二為一”,將更大地發揮城市的集聚和輻射效應。

  “特區範圍延伸”讓深圳的企業界受到鼓舞。“在寸土寸金的特區現有範圍內,企業已經很難有擴展的空間”,華為、比亞迪等知名企業人士説,生産基地所在的龍崗如能擴入深圳特區,企業也能享受到特區政策,進而加快企業的發展。

  光明新區黨工委書記田夫分析,龍崗、寶安兩區在深圳特區中的未來角色可望類似香港的新界,“特區範圍延伸”也為城市管理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更有利的環境。

  而深圳市社科院院長樂正認為,“特區範圍”延伸的不僅僅是行政區劃,從珠江口東岸城市的“區域一體化”和“深港一體化”中,通過區域經濟、國際經濟的大延伸,深圳將尋找到自己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更大範圍內貢獻改革開放的實驗新成果。(胡謀 張陽)

 點擊更多新聞 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