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國區域經濟新增長極加快形成

時間:2009-06-27 08:4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福州6月26日電(記者王海徵 李凱 許雪毅)夏日的八閩大地,草木蔥蘢,鮮花似錦,生機勃勃。

  從武夷山麓到湄州灣畔,從龍岩革命老區到廈門經濟特區,從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到三坊七巷充滿古韻的福州……記者一路採訪,感受著八閩兒女激情創業、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滾滾熱潮。

  5月14日,《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正式頒布,這是中央根據全國工作大局和中華民族核心利益,著眼兩岸關係發生的積極變化和全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意見》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定位為: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服務周邊地區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東部沿海地區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基地和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遊中心。

  從2004年福建省提出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戰略,到如今這一戰略上升為國家決策,5年來,福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為進一步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人們期盼著:海峽西岸經濟區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之後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一個新的增長極。

  基建提速發展 海西建設進入快車道

  海峽西岸經濟區東與臺灣地區一水相隔,北承長三角,南接珠三角,是我國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佈局中處於重要位置。

  “國家‘九五’規劃之前,福建的鐵路建設在大陸各省份排倒數第二位,每人平均佔有鐵路通車量僅比西藏多。這幾年福建鐵路的快速發展有目共睹。”福建省發改委副主任林錫能説。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福建出省的鐵路只有一條時速60公里的鷹廈線,交通這塊“短板”極大限制了福建的發展。如今,一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提速發展,交通先行。

  “5年來,福建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額超過1949年至2003年的總和,鐵路出省通道增至4條;高速公路建成了主幹網,通達所有設區市,並形成了以福州、廈門港為起點通向內陸的兩條主通道;福建沿海港口被確定為全國5大沿海港口群之一。”林錫能説。

  從2004年起,福建先後開工建設了溫福、福廈、廈深、龍廈、向莆等5條時速超過200公里的高速鐵路,並從今年起每年交付一條使用。同時,新一輪十大鐵路項目也已正式啟動建設,最終將形成6000公里的“三縱六橫”海西鐵路網。

  “隨著溫福、福廈鐵路今年開通,福建鐵路將從單向、低速狀態進入快速、全面發展時期。”福建省鐵路建設辦公室主任俞開洋説。

  作為國家“四縱四橫”客運專線沿海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溫福鐵路、福廈鐵路等高速鐵路將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和長三角、珠三角,把東南沿海10多個城市和20多個港口緊密聯繫在一起。

  與此同時,福建高速公路建設實現了新跨越,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達1767公里。總里程6100公里的“三縱八橫三環三十三聯”海西高速公路網正在加快建設,它將大大強化“對外開放、對接兩洲、拓展中西部、服務祖國統一大業”四大綜合通道建設。

  福建的大港口建設也如火如荼進行。福建省交通廳根據《意見》進一步調整加快發展目標,提出力爭港口年均完成投資100億元,新增年吞吐能力2.7億噸,2012年形成3個億噸大港。加快建設福州、廈門、湄州灣港等20萬噸以上深水航道,加快促進海峽西岸港口群的形成。

  記者在廈門採訪獲悉,作為海西航運物流中心,廈門港的海鐵聯運業務已覆蓋福建永安、三明、邵武,江西鷹潭、永州、醴陵、南昌,乃至東北老工業基地等。下一步,依託將相繼建成的福廈鐵路、龍廈鐵路和廈深鐵路,廈門港將進一步協調鐵路部門加大對海鐵聯運的支援,開通廈門至贛州等地的“五定”班列,逐步形成以港口為樞紐的內陸集裝箱輸運網路體系。

  與此同時,廈門港加強與臺灣臺中港、高雄港、基隆港、花蓮港的交流互動,積極將臺灣-廈門-內陸的運輸渠道建設成為運輸成本低、費用省的黃金通道,把廈門建設成為內陸地區對臺運輸的重要門戶。

  伴隨著大通道建設,能源建設如火如荼。電力總裝機達2626萬千瓦,包括接收站、輸氣幹線、燃氣電廠及城市供氣在內的福建液化天然氣(LNG)總體項目部分建成,寧德、福清核電站已于去年相繼開工建設,創下我國單個省份一年內連續開工兩座核電站的記錄。

  服務周邊地區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是海西發展戰略定位之一。通過大力加強海峽西岸現代化綜合交通網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福建正逐步把一系列制約海西發展的瓶頸變成基本適應條件,海西建設基礎更加厚實,海西構築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的優勢不斷得到鞏固。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