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人物掀“登陸熱” 引爆民進黨內大陸政策爭論

時間:2009-06-02 08:2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民進黨籍高雄市長陳菊訪問大陸後,臺南市長許添財表示6月底也要登陸廈門。綠營人物掀起的“登陸熱”,讓民進黨“逢中必反”的大陸政策陷入前所未有的尷尬處境。

  民進黨內激起“千層浪”

  5月21日至24日,高雄市長陳菊以行銷“世界運動會”的名義訪問北京、上海等地。高雄市是綠營大本營,陳菊是綠營重量級人物,也是迄今訪問大陸層級最高的民進黨公職人員,她的登陸,在民進黨內激起“千層浪”。

  多年來,民進黨口頭上一直説不反對兩岸交流,實際做法卻是“逢中必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上任後,對國民黨兩岸交流舉措,從來只有批評反對,沒有贊同之聲,“賣臺”,“通敵”等大帽子源源不斷甩出。

  但兩岸交流對島內經濟的拉動,民進黨公職人員無法視而不見。去年以來,民進黨籍的嘉義縣長陳明文、雲林縣長蘇治芬已先後登陸,呂秀蓮接受訪問時也透露訪大陸意願,在在都已顯露出民進黨閉鎖的大陸政策與兩岸現實脫鉤。

  陳菊5月21日要登陸到北京參加一項頒獎典禮活動的消息傳出時,民進黨正要舉辦“517大遊行”,遊行的一大主題就是“反傾中”。

  “獨”派團體發表聲明反對陳菊登陸,稱民進黨是“自己打自己嘴巴”,並撂狠話要反制陳菊。

  或許是迫於“獨”派壓力,5月18日晚,陳菊突然宣佈取消大陸行,理由是大陸有甲型H1N1流感疫情,活動主辦單位延期。對此,“獨”派如願當然高興,但民進黨前“立委”李文忠説,民進黨把兩岸關係變成禁忌,很荒唐,大陸是臺灣最大貿易夥伴,民進黨怎麼這麼沒信心? 

  未料,5月20日,陳菊緊急宣佈,21日登陸赴北京上海,以高雄市長的名義行銷“世運”。聞此消息,某些“獨”派人士氣得直跳腳:“被陳菊騙了!”民進黨中央也面臨空前的壓力。蔡英文則表示,這是市長間的交流,與兩岸政治無關。

  陳菊返臺後,島內輿論給予積極評價,民調顯示62%臺灣民眾肯定陳菊此行。原先叫囂的“獨”派氣勢大餒。

  有了陳菊的“前車之鑒”,臺南市長許添財5月27日在接受市議員質詢時公開表示,將於6月底赴廈門,參加第一屆海峽杯帆船拉力賽開幕儀式。許添財説,兩岸文化、觀光來往密切,市長不敢去,豈不是笑話?

  “獨”派這次竟然選擇沉默,沒對許添財説個“不”字。

  “不能再閉著眼睛了”

  陳菊的登陸,引爆了民進黨內大陸政策的爭論。

  其實民進黨內一貫有務實派主張與對岸務實來往,加強經貿交流,多年來他們一直在“基本教義派”壓制下,聲音微弱,所以民進黨“逢中必反”的魔咒始終去除不掉。但這一次,主張轉型的聲音更多地引起了輿論的關注。

  5月27日,民進黨中常會上,嘉義縣長陳明文直言,民進黨有必要重啟“大陸政策大辯論”。他説,陳菊登陸是民進黨思考大陸政策的絕佳機會,民進黨必須化被動為主動,透過各種方式讓對方聽見聲音。  

  呂秀蓮也説,民進黨必須重新調整跟大陸的關係,不能停留在過去的思維。她要求民進黨和“獨”派認清事實,與時俱進,“不能再閉著眼睛了”。

  李文忠則表示,民進黨下野一年來,對馬英九執政團隊兩岸政策一律反對,實在令人憂心。李文忠肯定陳菊訪大陸是“對的方向”。此前他還批評民進黨一直“屁股對著中國大陸”。他説,不面對大陸,民進黨就沒有機會重新執政。

  島內輿論指出,民進黨已經到了不得不反思的時候。國民黨以主張兩岸和平發展的理念贏得選舉,馬英九上任一年間,兩岸交流熱絡,臺灣經濟好轉,多數民意予以肯定,民進黨無法視而不見。民進黨內有識之士也意識到,“為反對而反對”的大陸政策,正在失去吸引力,且變得日益危險,更多民眾將因反感而放棄民進黨。

  然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並沒有因勢引導一場真正的兩岸政策辯論。對於黨內的爭論,她僅表示要儘速修整“黨內公職訪問中國大陸辦法”,讓民進黨公職人員訪問大陸有條可依。她否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是閉鎖的,同時表示民進黨還有很多事要做,兩岸政策不具重要和急迫性。

  蔡英文的言論讓輿論失望。《聯合晚報》5月29日的社論指出,民進黨迫切要處理的,是整個黨到底將以何種路線面對中國大陸。

  蔡英文一貫標榜理性溫和形象,當選民進黨主席之初,還曾表示要建立“新的中國論述”,但她很快就被“獨”派裹挾,一年來不但在這方面毫無建樹,反而日趨展現強硬好戰的“反中”風格。如今,民進黨內要求改革的聲音升高,蔡英文不敢跟進,最大原因,就是怕失去“獨”派和深綠選民的支援。

  政策不改後果很嚴重

  大陸政策要不要調整?民進黨正陷入空前的窘境。

  島內輿論分析,民進黨如果修正兩岸政策,固然擔心失去深綠支援,但不改的話,後果只會更加嚴重。

  陳菊到上海,一句“沒來南部,臺灣只走了半趟”,就讓臺灣中南部房市動了起來。島內媒體報道説,中南部建房和售房各種大型活動紛紛現身,臺中、高雄的房價開始上揚。

  這也是民進黨公職人員爭相登陸的原因所在。他們看到了地方經濟對兩岸交流的客觀需要,身為地方長官,怎能視民生於不見?民進黨過去一味挑動對立,醜化對岸的做法,顯然已經無法“長治久安”,兩岸交流今非昔比,大陸旅客大量涌進,臺灣民眾對大陸的認知,只會越來越清晰。當其他縣市都在兩岸交流中獲利發展,民進黨縣市長若任由機會溜走,被選民拋棄只是遲早的事。

  臺灣輿論也認同,兩岸交流是事關臺灣未來發展最關鍵的領域,若放棄這一塊,民進黨就站在了民眾福祉的對立面。

  蔡英文説兩岸政策不急迫,採取的是“拖”字訣,只是消極回避。但高雄、臺南市長都搶先登陸,顯示這個問題已迫在眉睫。大環境也顯示,目前正是民進黨轉型的大好時機。

  民心所向是關鍵指標,民意對陳菊大陸行的肯定,反映出臺灣社會對民進黨轉變思維的正面態度。《聯合報》28日署名評論説,兩岸交流大趨勢已來到,民進黨既然無法抗拒,就應該早早另起爐灶,認清局勢總是好事。 

  開放還是閉鎖,端在民進黨一念之間。■ 本報記者 王 平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