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自主化能力正在形成 中國走向核電強國

時間:2009-03-31 08:2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3月,春風襲人。浙江三門核電工地,一派火熱的建設場面,這裡已通過了國家核安全局的安全檢查,1號機組核島即將澆注第一罐混凝土——這是機組主體工程開工的關鍵里程碑,4年後,實現並網發電。

  這將是全球第一座採用第三代核電技術AP1000建造的核電站。

  我國在建核電規模為世界最大

  當前,世界核電正進入新一輪復蘇期,其中,中國的核電建設速度尤為引人注目。

  中國的核電建設不斷提速。目前,全國已核準建設的反應堆數量已達24個,另有9個核電機組建設的前期工作正在開展。內陸核電廠址選址工作也取得了積極進展。江西彭澤、湖南桃花江、湖北大畈作為首批內陸核電廠址,環評和廠址安全分析報告已經通過核安全局的審查。

  “中國,事實上已成為世界這場核電復蘇大潮中的領軍者。”美國西屋公司中國項目高級副總裁保瑞如是表示。

  “我國在建和規劃的核電規模,在世界上都是最大的。”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董事長王炳華分析,如果按照中長期能源需求和結構來預測,到2030年我國核電裝機將是億千瓦級的,需要建成上百個百萬級的核電機組。屆時,中國核電的總裝機容量和發電量有望進入全球前2位。

  有望進入核電設計能力最前沿

  與速度和規模相比,更為引人注目的是中國核電能力從無到有、從學習到創新的提升。

  “中國成為世界核電大國,是沒有問題的,但最大就意味著最強嗎?”王炳華表示,“中國核電建設這麼大的量,必須走世界核電強國的路,‘強’的含義,就是掌握現在和未來發展的核心技術,並有一定的引導和示範作用。”

  不僅中國可以自主設計建造30萬千瓦和6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機組,還具備了以我為主、中外合作建設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的能力。核電站運作、管理已達到世界先進水準。

  在此基礎上,中國核電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躍升期——引進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第三代核電AP1000技術,力求在高起點上實現核電自主化發展的目標。

  “隨著三代核電技術引進消化、自主創新、全面推廣‘三步走’戰略的穩步實施,中國核電水準和能力可望在十年內實現一次巨大跨越,真正進入世界核電自主設計能力的最前沿。”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孫勤説。

  當前,這一工作正在順利進展中。據介紹,自主化依託項目4台AP1000核電機組的國産化率平均將達到60%,從第五台機組開始設備可基本實現國産化。

  而作為真正消化吸收AP1000核電技術的重要標誌之一,內陸AP1000核電站設計也取得重要進展,據透露,到目前為止,內陸核電已完成總體設計工作。2011年可望澆注第一罐混凝土,2013年之後,中國的內陸核電將進入批量化生産和建設階段。

  “中國核電自主化能力正在逐漸形成。”王炳華説。

  隨著AP1000技術的“落地生根”,在此基礎上將形成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産權的CAP1400核電技術,2017年可望建成示範機組。

  孫勤表示,到四代核電技術,中國就有實力不再引進,而是採取合作方式。據透露,目前我國在四代核電先進技術,如高溫氣冷堆、快堆的研究試驗方面,比世界水準並不落後。

  中國核電不走“超常規”之路

  新一輪核電建設熱潮,也引發了是否會出現“核電大躍進”的擔憂。

  對這一問題,國家有關部門和業界都保持著高度的清醒,強調中國的核電建設要保持積極、穩妥、有序。“在核電建設和發展中,要堅決反對‘超常規’三個字。”王炳華表示,“核電站建設來不得半點閃失,一旦出問題,將影響全球核電的發展。”

  國家能源局負責人也表示,“在核電發展的規劃、佈局、項目審批上,將嚴格、科學把握。而把握進度的唯一依據就是,必須與我們的設計能力、建造能力、裝備製造能力、運營管理、核安全監督保證能力及人才素質相適應。”

  目前,國家能源局正抓緊組織起草《核電管理條例》,初稿已基本完成,《條例》在核電站的設計建造、廠址保護、科技研發、裝備製造、業主資質、品質、核安全等方面,都有明確詳細的規定。中國核電標準體系的建設工作也已開始推進。

  在資源儲備方面,據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天然鈾的勘探和儲存,能夠滿足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需要。

  “隨著相關工作逐步到位,中國核電發展將在管理、技術、安全監管三大方面形成明確具體的制度性規範,加上配套的資源儲備、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逐步完善,中國的核電發展一定會在科學可持續的軌道上實現健康發展。”孫勤對此充滿信心。(本報記者 張意軒)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