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更美好——四川地震災區工農業生産恢復紀實

時間:2008-08-21 08:19   來源:人民日報

  8月20日,是汶川大地震發生第100天。

  連日來,記者穿行在四川地震災區工農業生産第一線,耳聞目睹,處處是繁忙景象,處處是勃勃生機。

  面對空前的劫難,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傾力相助下,8800萬四川人民以堅定堅強堅韌的氣概,自救自立自強,工農業生産正播種著美好的希望:小春糧油增産、大春糧食蔬菜豐收在望,上半年全省農民每人平均收入同比增加288.8元。震後兩個月,除593家無法恢復的企業外,四川省規模以上受災企業全部恢復生産,提前一個月實現基本恢復生産目標;在備受關注的重災6市(州),77%的受災中小企業恢復生産。

  廢墟難擋自救的腳步

  地震後,原本秀美的青川滿目瘡痍。災後第八天,記者在青川縣馬鹿鄉馬鹿村3組見到村民王德富帶著妻子和70多歲的母親在地裏搶收小麥,刀起刀落的麻利動作,顯示出他生産自救的決心。他的身後是倒塌的房屋。“房屋倒了,人不能倒下!我們多收一袋糧,政府就會少擔一份憂!”這位農民擲地有聲的話語,如今仍迴響在耳邊。

  在北川陳家壩鄉安置點住的兩天兩夜,61歲的老人趙義富始終都沒合上眼。他的大紅馬,還有3頭牛、20多頭豬、16隻羊……走馬燈似的在眼前轉個不停。“不行,我得回去。”一路幾乎是匍匐在地,整整3個小時,老人終於爬回大山深處的青林村。從那天起,每隔3天,老人都山上山下來回爬6個小時,回村裏給牲口喂水。“馬能跑運輸,豬牛羊價格好了,年底能賣錢。雖説家毀了,可日子總要過下去!”

  5月20日晚,在江油、綿陽城區的4900多名桂溪災區群眾全部返回家鄉,開展生産自救。桂溪鄉樹坪村4隊的蘇奎談到返鄉生産自救時,講出了一個淺顯的道理:“一個人絆倒了要爬起來,在有人扶你的時候,你自己也得用力支撐。”

  災後第六天,在劍閣縣現代農業産業示範園區,白龍鎮青風村村民羅明生正認真傾聽前來指導生豬養殖場建設的縣畜牧局局長騫發明為他家做的遠景規劃,“建成後可以養300頭母豬,一年就能出6000多頭商品豬……”在廣大農村,各縣區採取縣幹部包鄉(鎮)、鄉(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包戶、黨員與災民結對子的方式,幫助指導群眾抗災生産自救。

  地震災害讓廣元工農業損失嚴重。廣元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恢復受災工業企業生産領導小組,並落實了分管市領導和聯繫單位負責跟蹤服務,採取一切可行措施,使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生産。震後20天,該市的啟明星鋁業、娃哈哈、紫蘭壩水電、福潤食品等45家規模以上企業恢復生産,佔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的21.5%。

  都江堰市的四川僑源氣體有限公司生産的醫療用氧,佔全省總需求量的90%左右。從震後第三天起,公司員工連續搶修設備40多個小時,終於生産出第一批合格醫用氧,並立即向都江堰市區各大醫院免費提供。

  5月下旬,九寨溝管理局組織線路考察團進入甘肅考察,就共同打造蘭州—甘南—九寨溝旅遊通道進行詳細研究。8月6日,九寨、黃龍景區向世界重新開放,標誌著受到地震重創的四川旅遊市場全面復蘇。

  北川縣陳家壩鄉,5月底開出流動售貨車,6月初帳篷商店開業,6月中旬板房商店建成。截至7月25日,全省12萬個受損商業網點恢復經營,災區商品流通恢復正常。

  恢復不是簡單的重建

  “恢復重建不是簡單的重建,應該是更高水準的建設。”震後100天,災區人民在1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開了工農業生産的嶄新畫卷!

  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對四川工業生産造成重大影響。全省16280家企業受災,經濟損失達1823.3億元,其中6個重災市(州)工業損失佔全省工業損失的96.5%。地處成德綿經濟帶的企業受災最重,企業自救、恢復生産的難度更大。

  為儘快恢復工業生産,四川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有序實施,強化服務,重點幫扶。企業職工不等不靠,紛紛在最短時間內投入恢復生産的戰鬥。大批煤電生産企業和水泥、鋼材、墻體材料等企業優先復産,為全省災後恢復重建和群眾安置提供物資保障。煤、油、運、氣以及流動資金等生産要素綜合協調,為全省工業災後恢復生産和人民生活提供保障。

  行走在成都、德陽、綿陽的一些重災區,記者了解到一大批工業項目的“升級和調整”已列入重建規劃,有些已經開工建設。在災後重建中科學規劃城鄉各項事業,災區人民正在把這場災難轉化為結構優化和産業升級的重要契機。

  從工業自強起步,成都崇州恢復重建將做大工業經濟規模,力爭到2010年初步形成“三大百億産業集群”。

  在被譽為“亞洲鉻都”的安縣,銀河建化集團正抓住重建機會,推動10多個鉻鹽深加工項目,籌劃百億企業夢想。

  如何引導和幫助災區群眾找到適合自身實際的增收致富路子,從而更好地推進災後重建?安縣縣委書記王黎向記者談了全縣災後重建的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推進災後恢復重建與經濟社會發展。抓住恢復重建機遇,增強又好又快發展的能力,充分運用規劃引導和政策推動災後重建,優先恢復重建交通等重要基礎設施,在恢復重建中大力振興産業。

  7月,“彭州蔬菜最牛銷售戶”余輝昌在政府引導下,對通濟鎮黃村的400畝蔬菜實現包收包銷。到9月份,第一季蔬菜就可上市。同樣到9月份,彭州市第一家“標準化蔬菜配送中心”將落成,第一個蔬菜品牌也將出現。發展了30年的彭州蔬菜産業,已經把災後重建轉化為全面打造和提升彭州蔬菜品牌的實際行動。

  四川省將今年確定為糧食高産創建年,四川省農業廳在全省71個糧油主産縣開展糧油高産創建活動,推廣主導品種,展示主推技術,開展主體培訓,共建設水稻、玉米、馬鈴薯、小麥、油菜高産創建示範片113個,示範面積150多萬畝。示範區小麥、油菜平均畝産分別達到386.2公斤和187.3公斤,比非示範區分別高出85.5公斤和30.3公斤。

  四川省著力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優化,培育優勢特色産業,著力優化生産力佈局,著力加快企業技術進步,推進節能減排降耗和資源綜合利用。

  綿陽市把技術進步與重建工作緊密結合,實現産業調整升級。通過引進國內外先進工藝,購置先進設備,提高工藝裝備水準,達到改造提升的目的。截至7月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産值431.35億元,同比增長13.7%。

  德陽市編制《德陽市災後重建規劃》和9個專項規劃以及具體實施方案,全市規劃先期啟動項目423個,總投資925億元。截至8月14日,全市共有4141家企業恢復生産,佔80.5%,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恢復生産790家,佔87.2%。

  目前,四川全省受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産率達到93.4%。6月和7月當月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16%和18.4%,分別比5月當月同比增速的3.6%提高了12.4和14.8個百分點。1月至7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731.44億元,同比增長19.7%。

  “我們要創造一個新家園,我們的明天將更好。”災區的父老鄉親,雖經災難,但卻依然迸發出生生不息的力量。(記者 劉裕國)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