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攜手打下和平樁基 共創臺海回暖新局

時間:2008-06-16 09:4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馬當局的兩岸政策,民進黨又是打棍子,又是扣帽子,馬團隊承受的壓力不可謂不大。靠著對“九二共識”的堅持,馬當局總算在本週為島內民眾送上了一份大禮:暌違九年的兩會復談在北京成功舉行,與大陸攜手創造出了一個臺海回暖的新局

  馬當局上任時間不長,警訊不少,支援率已經掉到50.8%,日子過得艱難。

  更讓他們感到不安的是,造成目前困境的“主要元兇”——物價,很有可能會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隨著全球油價的漲勢鬧出更大的動靜,帶來更多“無情的風雨”。而曾經寄望“馬上過萬點”的島內股市,依然“不給新當局面子”,差不多每天都要蒸發掉一個“追加預算”,當局心痛,股民痛心。

 

  島內經濟最需要的“解藥”

  好在,馬當局靠著他們對“九二共識”的堅持,總算在本週為島內民眾送上了一份大禮:暌違九年的兩會復談在北京成功舉行,《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協議》和《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順利簽署,取得了“跟計劃中完全一致的成果”。尤為重要的是為奠定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建立了制度性協商管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昔日危機四伏的臺灣海峽從此將成為島內經濟再次起飛的“綠色通道”。

  但是,這劑臺灣經濟最需要的“解藥”卻未必能幫助馬當局馬上走出眼下的施政困局。原因很簡單,兩岸關係的良好發展態勢在島內産生“效益”需要時間和過程,你不能指望大陸游客赴臺所帶來的商機能夠解決島內物價全面看漲的現實難題,更不能指望島內股市會出現一飛沖天的“極端景致”。所以,馬當局還是得做好再過一段苦日子的準備。

  馬當局如何才能把當前的“苦日子”過好,這是過去的20多天裏許多人都在關心、焦慮,同時又感到有些“迷茫”的問題。不過,我們還是看到了不少值得馬英九和他的團隊好好“請益”與反思的建言,概括起來就是“堅持、鎮定和謹慎一個都不能少”。

  攜手創造臺海回暖新局

  説到堅持,就不能不説馬當局的兩岸政策。當時的民進黨當局對它沒少動腦筋,又是打棍子,又是扣帽子,馬團隊承受的壓力不可謂不大,但因為他們的堅持,不但迎來一場大勝,還與大陸攜手創造出了一個臺海回暖的新局,為臺海和平、兩岸關係發展以及自己的施政打下了一根最可靠的樁基。

  本週人們又看到了什麼?不僅僅是島內輿論對兩會復談大唱讚歌,業界對即將到來的利多充滿期待,就連蔡英文不是也開始改口説“支援兩岸談判”了嗎?陳菊不是也要登陸去“談開放”、找商機了嗎?

  只要馬當局接下來能夠把握兩岸復談契機,繼續堅持下去,何愁民眾不信任、滿意度不回升?

  堅持很重要,但就馬當局的現實處境而言,如何使自己保持鎮定的心態更是眼下最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和當務之急。對外界的批評意見學會傾聽、虛心接受,拿出“概括承受”的態度沒有錯,但在這一過程中也不能少了“明辨”和“慎思”——

  既然知道島內經濟患的是一種“慢性病”,明白物價上漲有“外部經濟大環境惡化”這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存在,幹嗎還要把精力花在那些“急就章”的經濟方案上?還要讓財經官員出面“大膽預測”臺灣的通膨高峰期已過、物價可趨平穩、股市看漲的勢頭很旺?這不明擺著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嗎?

  還有,明知“新政府”現階段主要的施政目標是通過拉動內需努力化解通貨膨脹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也不會不清楚“在野”的民進黨最拿手的把戲就是製造焦點、挑起政爭,劉“內閣”幹嘛還要在所謂的“綠卡”問題上“聞風而動”、“聞過就改”,又是全面清查,又是向媒體説明,眼看著這件與施政沒有多大關係的破事演變成了一場不大不小的“政治風暴”,讓自己徒增困擾。

  至於説到“謹慎”,值得馬當局反思的事情就更是多了去了。遠的不提,就説本週,正在為千億元新台幣的經濟建設案四處“找米下鍋”、本來就已經苦不堪言的劉“內閣”也不知從哪兒來了“靈感”,突然提出來明年要為公務員調薪,理由是:公務員一調薪將可帶動民間調薪,這樣才能拉動內需,才能讓民眾也一起過上好日子。難道他們忘了各級政府眼下已是債臺高築,連日常施政經費都已捉襟見肘了?近8年來島內已有八成企業的受僱員工不知加薪為何物了?典型的“過嘴不過腦型”的主意。他們怎麼就不去考慮考慮,這樣一來又會給新當局招來多少非議和口水?

  擴大“小三通”有希望了

  不能不説的還有金門“小三通”要不要擴大這件事兒。眼看兩岸週末包機將起飛、大陸游客赴臺觀光也開放在即,金門觀光業者憂心“小三通”縮水,所以才會提出“馬上”全面開放“小三通”、簡化大陸游客遊金門手續、金門進出納入大陸游客赴臺進出選項等三大訴求。本來是一個一紙簡單的行政命令就可將軍的簡單問題,卻因為“陸委會”官員“隨口而出”的一句“不要節外生枝”,險些釀成一場金門旅遊業者到臺北抗議“馬上跳票”的複雜事件,最後還是靠著劉“院長”站出來作出 “兩周內所有臺灣人民都能經金門赴大陸,不再設限”的承諾,才避免了事態的進一步擴大。這不是沒事找事、自尋煩惱嗎?

  説了半天,差點忘了最要緊的一句話:要把“苦日子”過好,首先你得拿出過苦日子的樣子,少去想曾經有過的甜蜜與幸福,暫時忘掉那些所謂的“大思路”、“大手筆”,踏踏實實地做好每天該做的事情。(謝克)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