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旅遊業者:開放赴臺遊打通兩岸互信新渠道

時間:2008-06-15 08:08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6月14日北京消息 海協會、海基會昨日正式簽署《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協議》,臺灣中國時報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鴻仁在接受台灣網專訪時表示:開放赴臺遊,打破了過去兩岸旅遊交流互動淺層和單向的不平衡現狀,打通了兩岸民眾雙向溝通、建立互信的新渠道。

  胡鴻仁告訴記者,一年多來,為迎接大陸游客,旅行社扎紮實實做了三方面準備,只待“兩會復談”送東風。

  胡鴻仁的旅行社通過直接訪談,深入了解到大陸游客的各種需求。得出結論:大陸不同地區民眾有不同需求,個體需求也不盡相同,但最為一致和強烈的就是文化需求。

  “針對需求,研究和規劃旅遊産品就更加重要。”胡鴻仁説,對首次來臺觀光的大陸游客,一般會安排8天7夜等最長不超10天的“走馬觀花”式環島遊。即使是這樣匆忙的行程,我們也找出重點,充分利用時間提供符合遊客需求的服務,而這就凸顯了導遊角色的重要。“一年多來,我們對導遊進行了嚴格篩選和培訓,就是要使大陸同胞享受愉快和有意義的行程。”

  胡鴻仁認為,最重要一點放在強化服務品質的保障與提升上。“要確保來臺旅遊的大陸朋友安全,讓他們感到親切,享受到購物的樂趣,更要增進兩岸民眾彼此的理解與情感交流。”這就要求我們掌控好“團進團出”流程,選擇好價格合理、品質可靠且有售後服務保障的購物點等工作。

  “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開放初期,保障旅遊品質很關鍵。”胡鴻仁分析,如果開放初期出現價格不斷下降、惡意競爭等影響旅遊品質的情況,將會對形成期的赴臺旅遊市場非常不利,我們不樂見此類情況發生。“希望兩岸共同努力,建立起赴臺旅遊安全、穩定、良性的價格體系、運作規則和市場秩序,以保障旅遊品質。”

  胡鴻仁表示,旅遊交流是影響兩岸深入互動的基礎之一。海協會、海基會送來赴臺旅遊開放的東風,將進一步帶動臺灣旅遊相關行業——如餐飲、交通、娛樂等的發展,提升臺灣服務業的整體水準。同時將打破過去兩岸旅遊互動淺層和單向的不平衡現狀,開啟兩岸民眾雙向溝通、建立互信的新渠道。他表示:有理解才會有情感,有情感才會有互信。(鐘寶華)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