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314”事件以來各族群眾患難與共紀事

時間:2008-04-19 08:15   來源:人民日報

“相親相愛,猶如茶與鹽巴”
——拉薩“三一四”事件以來各族群眾患難與共紀事

  拉薩發生“314”嚴重暴力事件以來,各族群眾生死相依,同舟共濟,譜寫了一曲民族團結的感人樂章。

  危難關頭舍命相護

  一名藏族醫生緊緊將漢族小男孩抱在懷裏,任暴徒兇殘地毒打,被石頭砸成顴骨骨折、腦震蕩。這位醫生叫洛桑次仁,他的義舉感動了整個拉薩城。

  3月14日下午,吳德全夫婦的商店被暴徒破門而入,兩人從後門逃脫,躲到後面居民樓四樓的廁所裏,全身發抖。一位藏族阿媽把他們讓到自己家,端上熱乎乎的酥油茶:“你們就呆在我家裏,千萬不要出去。”溫暖的話語,戰勝了恐懼。

  危險時刻,藏民家、居委會成了臨時庇護所。夏薩蘇社區居委會先後救助26名各族群眾,“這裡就是你們的家!”

  “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無法容忍這樣的暴行。”溫州商貿城的電工多吉在暴徒衝進店裏打砸、焚燒時,奮不顧身向暴徒衝去。在他的感召下,一些商戶開始自救,阻止了火勢的蔓延。

  3月14日下午,在八廓街附近開店的馮碧霞,為救兩個藏族孩子,被暴徒殘忍地割掉了耳朵。病床上的馮碧霞並不後悔:“我雖少了一隻耳朵,卻救了兩條命!”

  3月14日的拉薩,充滿了危險,也充滿了溫情。藏族、漢族及其他各民族群眾互相幫助,同仇敵愾,用實際行動回擊了達賴集團蓄意挑撥民族關係、製造民族分裂的罪惡行徑。

  困難時刻慨然相助

  陰霾散去,拉薩迎來陽光明媚的春天。各族群眾用愛心溫暖彼此,撫平創傷。

  3月23日,拉薩清真大寺教長亞古和幾位穆斯林信教群眾帶著糌粑、慰問金,看望慰問受害群眾。80歲的卓瑪老阿媽接過慰問金,眼裏浸滿了淚水。

  “是他們幫我們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候。”來自甘肅的穆斯林信教群眾馬哈吉珍説,她家的雜貨舖被燒光,是藏族鄰居收留了他們一家老小,一住就是5天。

  3月14日以後,拉薩市救助站成了許多受害群眾臨時的家,涌現許多感人的故事。

  一位藏族老人將多年積攢的1萬元錢交給了救助站,不願留名的老人説:“希望通過你們的辛勤工作和熱心服務,使受害者儘快從噩夢中解脫出來,安排好今後的生活和事業。”

  救助管理站站長巴桑感慨地説:“這些天,我們救助站就像一個溫暖的家,各族兄弟姐妹相處很融洽。”

  愛心正在全拉薩延伸。23日上午,堆龍德慶縣中學1800多名師生為受害群眾捐款9082.3元,並交到了拉薩市救助站。

  自3月29日起,拉薩市“共同行動、重建生活”捐款活動拉開帷幕,各界群眾紛紛捐款。

  風雨過後更加團結

  “通過這次事件,人們將更加珍視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珍視各民族間的大團結。”經歷切膚之痛的人們感受更深。

  八廓街是拉薩歷史悠久的商業街,在這條街上,藏族、回族、漢族等各個民族的生意人和睦相處。

  四川的姚麗蓉來拉薩打工五六年,租住在藏族老阿媽家裏,同時租房子的還有一對回族夫婦,她説:“老阿媽從來就沒把我們當外人,大家在一起互相尊重、和睦相處。”

  “從民族學和人類學的角度講,多元文化共存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所有民族都要學會與其他民族和文化相處。”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長助理扎洛指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西藏各族群眾互補互助,共同生活在美麗的雪域高原。

  大昭寺廣場,千年“唐蕃會盟碑”雖經風雨仍巍然。西藏人民會堂門前,“民族團結寶鼎”古雅莊重。

  “相親相愛,猶如茶與鹽巴”,這句藏族名諺,已成為西藏各族群眾水乳交融的真實寫照。 (記者 劉維濤 徐錦庚 張 帆)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