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批臺當局“去中國化”:政治手段終將徒勞無功

時間:2008-02-14 09:33   來源:中新網

  

   資料圖: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接受媒體採訪。

  中新網2月14日電 針對13日臺當局“教育部”要把“中文”稱“漢文”的又一波“去中國化”政策,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余光中表示,臺當局這樣的做法終將徒勞無功,無法戰勝中華文化傳承。

  據臺灣《聯合報》、《中國時報》報道,余光中指出,“教育部”修課綱把“中國字”改稱“漢字”,“中文”改成“華語”,“少數統治者的政治正確手段,終將徒勞無功,無法戰勝中華文化傳承”。

  余光中説,若“教育部”這次修改課綱是為了“去中國化”,顯然沒有達到目的。

  “政治正確是暫時的,文化傳統才是永久的。”余光中説,語文要如何演變,應順其自然,不能操之過急,統治者硬要改變,從歷史長遠的角度來看,終將徒勞無功,“今日的政治正確,可能是未來的政治錯誤。”

  至於將“中文”改稱“漢文”,余光中質疑,難道現在臺灣使用的不是中文、説的也不是中文,為何一定要説成漢文?難道是在暗示我們不是漢族人?

  “就是搞去中國化!”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王仲孚表示,“國語”就是“國語”,外國人才會稱“華語”。王仲孚進一步指出,大陸用的文字,除了“漢字”之外,還有“滿文”、“藏文”等。但是臺灣只有一種文字,就是“漢字”,因此在臺灣,“漢字”就是“國字”,有必要改名詞嗎?

  全臺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感嘆説,“教育部”一連串“去中國化”動作,已讓家長不耐煩、厭惡,“教育部”應減少社會對立,不能反而激化對立。

  “中文絕不等於漢字,那不然中文系都改成漢字係好了。”臺師大國文係教授簡明勇如此認為。

  玄奘大學中文系教授林安梧則認為,“教育部”選在“大選”前修訂,時機不當,隱含“去中國化”的意涵,也挑動最敏感的政治神經。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