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書畫院成為斂金噱頭 不少靠兜售低劣作品為生

時間:2015-02-13 08:04   來源:北京商報

  昨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借名家旗號成立的書畫院層出不窮,僅北京就多達千家。其中不少書畫院都是假借名人旗號在四處斂金。還有些以並不太知名書畫家名頭成立的書畫院因影響力不夠而盈利艱難,由此也引發部分書畫院通過弄虛作假、兜售低劣作品的方式四處欺詐。

  假齊白石書畫院遍地開花

  近兩年名家作品輾轉各大拍賣行並一再刷新拍賣紀錄。受此影響,全國出現了不少以名家由頭成立的書畫院,其中不乏濫竽充數甚至弄虛造假者。成立於1985年的北京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是惟一一家以齊白石名義命名的書畫研究院,由藝術大師齊白石後人齊良遲、齊展儀和齊白石弟子盧光照共同創辦,由齊派弟子劉仲文出任會長。而事實上,北京商報記者網路搜索“齊白石書畫院”後得到166萬搜索結果,其中存在大量以“齊白石”或者“白石”命名的書畫院,如“齊白石畫院”、“齊白石後人書畫社”、“齊白石藝術研究院松原分院”、“白石藝術書畫院”等,甚至不乏以“國”字頭命名的齊白石書畫院、藝術研究會。記者在對一家名為“中國齊白石文化藝術研究會”的負責人採訪時發現,負責人有意回避書畫院性質及網站上公佈的多位名家是否真實任職的情況。

  著名藝術市場評論家齊建秋也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僅北京地區的書畫院就不下千家。除了有名家頭銜作“金字招牌”的書畫院,其他一些書畫院退而求其次,創辦一些名頭響亮的書畫院。由於創辦的審批制度“門檻低”,後期“監管弱”,這些由個人、企業、協會、政府等成立的書畫院藝術水準差距很大。

  大師名頭只是賺錢噱頭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在經營方面,只有極少數正規的書畫院是由其負責人個人來籌措資金、盤活運營的。李可染畫院美術館主任黃曉捷指出,這需要管理者有良好的組織、策劃、管理等能力以及個人能力,包括對藝術文化的儲備能力和藝術市場的洞察能力。此外,還要有很強大的社會資源,要善於與各行各業打交道。

  實際上,更多的書畫院是以大師的名義舉辦盈利性質的畫展和名師培訓為賺錢法寶。以書畫培訓為例,書畫院聘請一位稍有聲望的藝術家,並創辦該藝術家工作室,便開始招收學員,一般一個班招生從十幾人到三四十人不等,一學年每人收費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北京商報記者以外地學員的身份致電北京某畫院,該畫院負責人告訴記者,畫院聘請了一位極有聲望的藝術家,常年招收學員,一般一個班招生從十幾人到三四十人不等,一學年每人收費一般為3萬-5萬元,最高可達12萬元左右,這只是教學費用,外地學員還需要繳納住宿生活費、管理費等,著實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對於記者零基礎的書畫水準,該畫院在招生上並不介意。但有圈內人透露,所謂的名師一般只是在培訓開始和結束的時候露個臉,平時根本不會親自指導學員,這種培訓名不副實,純屬借大師名頭斂金。

  此外,書畫院還在各種媒體投廣告自我吹捧,然後向企業推銷作品,跟企業搞筆會,甚至還出現一天內多名書畫家轉場各種筆會而常常碰面的場景,但由於好多企業家對書畫作品不太了解,也常常被這些“大師”忽悠。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以“國”、“國際”字頭命名的書畫院大多註冊于香港及境外。有業內人士透露,其實這些書畫院已缺失作為藝術機構的主要職責,不少都變成以盈利為主要目的,而為了賺錢,不少書畫院甚至會創作非常低俗、媚俗的作品,旗下的書畫家也能打著各種畫院職務來提升自己的作品價格。此外,還有一些書畫院拉大旗,作虎皮,以欺騙性質推銷各路書畫。

  書畫院創辦需有準入制

  據知情人透露,這種以盈利為目的的書畫院只有少數能賺錢。例如,大同某書畫院,多年來經常組織各種全國性、地方性的書畫藝術比賽、筆會、培訓、交流、展覽等活動,五年時間,該畫院註冊資金由原3萬元發展為現在的上千萬元,吸金速度驚人。

  但大部分書畫院都在賠錢。黃曉捷指出:“正規書畫院能做到平衡收支已屬不易,因為畫院的工作內容很多,而且都是需要大量開支的,包括創作、辦展、學術研究、公益慈善以及出版畫冊、學術著作等,幾乎達到了只消費不盈利的局面。”對此,北京畫院某畫家也表示了贊同,除了有政府專項資金支援的書畫院不會遇到資金困難,其他書畫院或多或少都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

  對於書畫院而言,書畫名家聲望越高,畫院活動就越多,效益就越好,缺乏書畫名家或者人才的畫院,只能以倒賣字畫為主,一旦週轉不暢,就有可能隨時倒閉。而對於書畫院存在的種種亂象,有資深業內人士認為,嚴格的註冊備案和管理制度是首要的,凡未經相關部門註冊、未取得合法資質的組織應勒令其停辦或取締。同時,要制定可行的行業標準,書畫院理論上是創作機構,可以採用年審制,每年審定場地、資金等有無變化,是否負債,做了多少展覽,為社會做了多少文化活動等,不能對書畫市場放任自流。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 陳麗君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