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兩岸關係發展不能“只經不政”

時間:2013-10-28 14:54   來源:台灣網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印度尼西亞會見蕭萬長董事長時,明確釋放了大陸希望兩岸政治談判的信號。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應邀參加首屆兩岸和平論壇,並在致辭時強調,在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一些政治爭議儘管可以暫時擱置,但不可能完全和長期回避,“只經不政”的做法無法持續。

  “只經不政”在念糊塗經

  但是應該看到,兩岸和平發展前進的道路還有許多難題需要破解。近年來兩岸協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持續的發展繞不開兩岸關係的政治因素,如果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來看,“政治爭議可以暫時擱置,但不可能完全、長期回避。”如果只經不政,則是在大念“糊塗經”。

  兩岸和平繁榮是兩岸人民的共同信念,只有維護兩岸人民整體利益,才能讓兩岸人民享受和平發展帶來的安居樂業的生活。目前,兩岸關係全面進入鞏固深化期,兩岸關係各領域各方面的進展都應當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努力實現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為此,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繼續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思路,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向前邁進。

  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

  對政治問題的處理,在兩岸關係中起著方向盤的指引作用,不論兩岸有多大的政治分歧,都不能動搖一個中國的框架的原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加強政治對話,增進政治互信,破解政治難題,無疑已經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兩岸雙方共同面對的重大課題。如何破解兩岸關係發展的瓶頸,就需要動真格,就得實幹、有拼搏性的幹。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實幹興邦”,在破解兩岸發展的瓶頸上,就需要這種實幹精神。

  實際上,“易”與“難”是相對的,“經”與“政”也不能截然分割。開啟兩岸政治談判,不僅關乎最終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大業,更與臺灣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希望臺當局拿出膽識和魄力,儘快啟動政治談判,努力簽署和平協議,取得實質性成果,既造福臺灣人民,又為中華民族復興作出自己應有貢獻!

  民間對話 星星之火

  首屆兩岸和平論壇開幕,兩岸首啟大規模民間政治對話,在兩岸引起強烈反響。首屆兩岸和平論壇的主題定位是:“兩岸和平、共同發展”,來自兩岸的120多位學者和各界代表人士出席,論壇就兩岸政治關係、兩岸涉外事務、兩岸安全互信、兩岸和平架構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並取得重要成果。這是兩岸首次大規模名符其實的民間政治對話。在開幕致辭上,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成思危表示,此次兩岸和平論壇的四個議題都是民眾所關心的,論壇的舉行有利於兩岸增進了解、化解猜忌、深化互信,有利於保證和促進兩岸關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利於兩岸正式政治商談積累經驗、創造啟動條件。並希望發言的嘉賓能秉持坦率、開放、務實、包容、家人的態度,全面深入地探討兩岸的政治議題。而作為論壇主辦單位之一,臺灣21世紀基金會董事長高育仁則建議論壇能設立常設機構,進行長期深入的探討,協商兩岸人民可接受的方案,逐項解決兩岸政治問題,他表示,兩岸和平、繁榮,是兩岸人民的共同信念,維護兩岸人民整體利益,才能讓兩岸人民享受和平發展帶來的安居樂業的生活。

  首屆兩岸和平論壇,順應了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需要,為新形勢下開展兩岸民間交流對話又搭建了一個重要的平臺。支援和鼓勵兩岸進行民間政治對話,就兩岸關係中的政治、軍事、涉外事務等問題務實探討了解決之道,為今後兩岸開啟政治商談積極累積共識、預做準備。我們相信,這次大規模的民間政治對話,猶如星星之火,必將迅速在兩岸推動政治對話趨勢,進而為兩岸早日實行政治對話,找到破解兩岸一些不必要的障礙作出重大貢獻。

  互設常設機構為兩岸對話鋪路

  首屆兩岸和平論壇,順應了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需要,為新形勢下開展兩岸民間交流對話又搭建了一個重要的平臺。支援和鼓勵兩岸進行民間政治對話,就兩岸關係中的政治、軍事、涉外事務等問題務實探討解決之道,為今後兩岸開啟政治商談積極累積共識、預做準備。

  兩岸互設綜合性辦事機構,這樣可以履行相應的職責,同時還可以成為兩岸之間的橋梁。同時,兩岸兩會如果互設辦事機構至少在推動政治對話方面將發揮一些重要的作用。同時,在兩岸關係發展中具有指標性意義,是兩岸關係發展到至今的一種必然的要求,可以説是正當其時。而且兩岸互設辦事機構,其好處很多。如方便彼此間的聯繫和溝通;有助雙方對真實情況的認知,理性實務作出判斷和處理;遇到特殊事件時,可以就近交涉或了解,降低可能的衝擊,避免不必要的誤會與誤判。透過經常性的互動與合作,累積雙方互信,為未來更廣泛、更深層次的協商談判提供經驗,進行政治對話創造良好的氛圍。

  近年來兩岸協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持續的發展繞不開兩岸關係的政治因素,儘快在兩岸互設辦事機構已經擺在我們的面前,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為兩岸儘快實現政治對話打下堅實基礎。(台灣網網友:趙虎啟)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