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你知道臺灣是沒有“初中”的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2017年10月12日 14:00:18來源:台灣網

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不是沒有“初中”,而是叫法不一樣,我們叫成“國中”,就是“國民中學”的簡稱,一共三年,叫做國一、國二、國三。畢業之後通常就是要考高中或高職,高中就是高等中學,高職就是高等職業學校,如果你考不上,還想重考,就要去外面的補習班去補一年,這就是所謂的“國四班”。

  其實“國中”,臺灣在實行“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之前,也和大陸一樣,叫“初中”。1997年臺灣“教育部”搞了個“教育改革”之後,有些學校好像又不叫“國中”了,而是叫七年級到九年級,反正“教改”亂得很,大家是罵的比讚得多。真慶倖我已經不用被荼毒了。

  先不管現在是怎樣,我當年讀“國中”吧,是按學區劃分的。我住的地方,應該讀的是“碧華國中”,可是因為我的爸爸是“光榮國中”的老師,可以就近監視我,所以,我就“越區就讀”,跑到更遠一點的“光榮國中”去讀。我必須坐公交車或者走上一個小時的路去,距離大約是我家到“國小”的五倍。距離是一個問題,負重是另一個問題。幾乎每一個科目都有厚厚的參考書,把一個書包塞得滿滿的,可是還不夠塞,要再加一個袋子。我們那時的書包不是雙肩背式的,而是斜背式的,常常把人壓得駝背羅鍋。

  托我爸的福,一進去,我就被分到“前段班”,也就是“比較會讀書的班”。這些班的存在就是為了要考明星高中的,所以老師也比較會教,學生的壓力自然也就很大。從“國一”上“國二”,還再一次分班。如果你的功課不好,你就從前段班掉到所謂的“放牛班”,相反的,如果你在“放牛班”的功課一直名列前茅,那你也有機會上升到“前段班”。“國二”上“國三”時也還有一次變動的機會。不過,那時都快高中聯考了,應該也來不及了。

  那時每天都要考試,一天要考上四五次是常事。除了高中聯考會考的那些科目,其他的課我們一律能混則混,體育、音樂、美術和工藝課,我們都是隨便做,邊做邊看下一節要考的東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很容易近視,和死氣沉沉的我們相比,後段班的學生則一個個都活蹦亂跳跟猴子似的,還笑我們是“四眼田雞”。

  對於那些“不重要的課”,不只是我們混,老師也很配合的混,因為大家都很有默契地朝著“明星高中”之路勇往邁進。基本上,臺灣小孩的快樂童年只到小學畢業──現在更慘,小學就要學ABCD,因為家長都想把小孩的起跑點往前移。在“國中”之前,我完全不知道ABCD為何物,在那時,其實很多人都像我一樣,洋文不識一個。

  “國中”補習嗎?補!不過不是去外面補,是學校的老師課後補(另外要交費的)。我們每天上課加上晚自習,基本上回到家都已經九點十點,哪還有時間再補習?……現在想來,真佩服自己哪來那麼大毅力?而且是讀如今覺得真的沒多大用處的東西,純粹只為了聯考使用。

  我只能説,在教育上,兩岸真的很像。

【作者簡介】

  到尾,70後的川籍臺灣人,2008年赴京。資深媒體人,做過電臺DJ,幹過《FHM男人幫》主編和《男人裝》資深編輯,還出過兩本書《遇見臺灣》和《臺灣的臺》。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