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吃狗肉嗎?

2017年10月12日 15:00:12來源:台灣網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人當然也有吃狗肉的,但比例非常少。如果和大陸來比,假設在大陸吃狗肉的人口是100,那臺灣吃狗肉的人大概不到1。我在臺灣住了33年,印象中沒有看過任何狗肉店,也沒有看過菜市場賣狗是拿來宰的。

  臺灣人冬天進補,吃的也是羊肉或薑母鴨,也就是鴨肉,很偶而也有吃甲魚(也就是鱉),但仍然沒有吃狗肉的。至於夏至,我們更不會吃狗肉了,印象中,就是吃冰吧。

  現在有一些吃狗的事件,也不是臺灣人幹的,而是外籍勞工,例如泰國或越南籍勞工作的,每次如果發現這種事,總會引起社會譁然,還有動物保護組織抗議。

  但是,這不代表臺灣對狗就是100%友善,仍然常會有一些虐狗事件,踢狗啊、打狗啊,更多的是棄養。這麼説吧,臺灣人很喜歡狗,在比例上來説,臺灣人養狗的非常多,但也因為養狗的多,棄養狗的也很多。棄養原因?你知道的,搬家啦,懷孕啦,工作太忙啦,和大陸這邊是完全一樣的。

  在大陸,我也發現,很多家長是不準小朋友親近狗的,怕他們會咬人,或者身上有細菌,就算是小朋友想和狗玩他們也不準。在臺灣很少如此,家長會鼓勵小朋友和狗親近,培養他們愛動物的意識,這其實也是一種對陌生人的信任,也就是説:我相信你的狗對我的小朋友無害,如果有害,你自然不會讓我家的小朋友接近你的狗。

  我覺得,要培養小朋友愛護動物的意識很重要,如果不培養,他們長大之後,就不會覺得動物和他們一樣是生命,是平等的,自然也認為吃狗沒什麼,只是食物而己。如果不懂愛護動物,那麼愛護自然,愛護環境,也很難做到了。

  在大陸,我注意到,大部分文章提到動物時,用的是“沒有人性化”的“它”,而在臺灣,我們用的是動物化的“牠”,有時甚至會用“他”,我想,從這個細節就能看出臺灣和大陸的差異了吧?(編者注:“牠”是“它”的異體字,書面語,大陸人基本不用。所以小編在這裡想回應一下到尾:這應該是屬於兩岸在漢字用法方面的差異,而不是對待動物的差異哦~

  回來説到我自己,我養了一隻臺灣土狗,也就是中華田園犬,14年了,2008年我把他從臺灣帶到北京,2011年從北京再帶到新加坡,2016年我回北京,他14歲了,很多人勸我不要帶他了,因為年紀太大,而且對我又麻煩又花錢。而我的態度是:如果是你的兒子,再麻煩再花錢你也會帶的吧?

  最後我只想説:對很多臺灣人來説,狗是家人,不是寵物。我相信不久的未來,對愈來愈多的大陸朋友來説:狗,也是你們的家人。 

【作者簡介】

  到尾,70後的川籍臺灣人,2008年赴京。資深媒體人,做過電臺DJ,幹過《FHM男人幫》主編和《男人裝》資深編輯,還出過兩本書《遇見臺灣》和《臺灣的臺》。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