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蔡英文美國之行暴露“真面目”

時間:2015-06-11 08:21   來源:台灣網

  香港《大公報》今日刊載署名李家泉的文章,分析蔡英文的美國之行。作者認為蔡英文是更大的“麻煩製造者”,作者直言,蔡英文在講演中,一再強調説她“已表達並多次重申對維持現狀的立場”。然卻壓根不提什麼“現狀”,以及怎樣維持這個“現狀”,始終避談“九二共識”。講演中所談的經濟、政治、軍事等各方面的主張,都是在製造對立、對抗、緊張,哪還看到所謂維持“現狀”以及保持兩岸的“和平穩定發展”的影子呢?

  全文摘編如下:

  蔡英文結束12天訪美行程返臺。應該如何看待她的這次美國之行,效果如何及應怎樣評價?臺灣《中國時報》日前發表文章稱,“蔡英文可能比陳水扁更危險”,我説她會是更大的“麻煩製造者”。

  一、 蔡氏本質大暴露

  集中反映蔡氏美國之行意圖和目的,是6月3日在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以“臺灣迎向挑戰──打造亞洲新價值典範”為題發表的一篇講演。臺灣一位學者發表文章説,蔡氏這篇講演很“像是給宗主國彙報”,真是一語中的。這裡所説的“宗主國”,自然指的是美國。蔡氏本來是最親日本、忠於日本天皇的,這回可能是出於2016年臺灣大選利益的考慮,而迅速轉向美國。

  蔡氏不過還只是民進黨的大選候選人,然卻居然以“當選者”自居,藐視一切,描繪藍圖,自我欣賞,洋洋自得。特別是向美國大獻殷勤,大吹大捧,其遣詞用字,都是在主動向美國討好投靠。蔡氏不僅一再表示“感謝美國政府對臺灣有意願參與TPP表示歡迎之意”,而且向美國鄭重重申,她蔡英文當選後,“有決心讓臺灣做好加入TPP的各項準備工作”。並且,在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等許多方面,都願意與美國“積極配合”。

  二、經濟上欲與美聯手

  蔡英文表示,自己“非常希望與美國建立經濟戰略夥伴關係”,願意“促進臺灣與美國企業加強合作,以重振臺灣的資通産業”。

  在蔡英文看來,目前臺灣經濟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大陸崛起帶來的衝擊,使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太快所致。這完全是混淆是非、顛倒黑白,而看不到臺灣經濟之所以停滯,主要是“政治綁架經濟”“政治干預經濟”,不能像韓國及其他周邊國家一樣,跟上亞太地區大形勢,特別是跟上大陸迅速發展的快車,從而使自己的經濟也能快速發展。在蔡英文看來,臺灣目前必須調整經濟路線和方向,即由對大陸轉向對美國,而看不到目前美國也是十分看重與祖國大陸發展經貿關係,並且發展很快。蔡英文應該考慮的是,臺灣經濟發展應該是適應世界大形勢和客觀經濟發展規律呢,還是要適應蔡英文自己和民進黨所喜歡的政治方向呢?

  三、政治上在向美討好

  為向美國討好,蔡英文在短短不到三千字的演説詞中,竟十二次提到民主,完全是投美國之所好。她誇耀民進黨和自己在提倡“民主政治”和“反威權政治”中的貢獻和作用,説“自由與民主的價值已深植臺灣人民心中”,説她為臺灣已“建立的民主而感到相當自豪”,説臺灣特別“珍惜經努力爭取而來的社會政治權利及個人自由”,以及“公民社會和自由選擇權”。

  其實在臺灣,民進黨和蔡英文最無資格談民主。蔡英文曾被臺灣媒體批評為“暴力小英”,是出了名的。臺灣“立法院”應該是最代表民主的機構,然而在民進黨暗中操控下,經常是“少數挾持多數”,“少數綁架多數”,動輒“拳打腳踢”“皮鞋空舞”“吐沫橫飛”,動輒“搶佔主席臺”“霸佔麥克風”“癱瘓議事廳”。這一切,臺灣社會誰人不知,誰人不曉?這樣的民進黨、該負主要責任的當然是黨主席蔡英文等,她還有什麼資格到美國去宣揚和鼓吹民主?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