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煌:“中國崛起”對兩岸關係産生極大影響力

時間:2014-11-09 23:19   來源:台灣網

臺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楊開煌。(台灣網 李傑 攝)

  台灣網11月9日騰衝消息 全國臺灣研究會日前在騰衝舉辦研討會,臺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楊開煌在研討中,將大陸的對臺政策區分為硬和軟兩種作為,並認為,適當用好“軟作為”,可以收到對兩岸關係“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而“中國崛起”是目前大陸對臺政策中,最具影響力的一種軟作為。

  楊開煌教授將大陸的對臺政策區分為硬和軟兩種作為,硬作為主要表現在堅持“一中”框架,反對國家反裂,其他部分均屬“軟作為”。“軟作為”可以區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提供利益,楊開煌認為,這種利益導向的兩岸交流,是目前大陸對臺政策作為的主流思想,然而從效果來看,由於種種因素的制約,還無法讓更廣大的臺灣同胞同享交流紅利,因此降低了“軟作為”的社會效果,一些臺灣的綠營政客反對者為此攻擊兩岸交流、分化臺灣人心。

  二是提供相互交流機會和便利,例如開放臺灣一般民眾二年多簽,開放臺灣青年在大陸就業、考照,開放陸生赴臺就學,開放大陸若干省、市民眾赴臺灣觀光(個人遊)等,提供交流便利就是提供理解,提供機會,提供長期的利益,此種“軟作為”,如果持之以恒,應當會有較大的效益。

  三是市場化的文化交流,兩岸的文化交流是凝聚中國心、中國情的重要紐帶,但是文化交流具有很強的自主邏輯,一般而言,在文化交流的內容與方式上,官方介入得越少效果反倒越顯著,開放市場去決定兩岸文化交流的項目和內容,例如大陸的《甄嬛傳》、《中國好聲音》、《爸爸去那兒》等節目,在臺灣就造成極高的收視,其實就可以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四是加強中國大陸的影響力,特別是“中國崛起”,這是21世紀國際社會最為重要的大事,具有全球化的影響力。自然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臺灣對中國大陸的印象,從而臺灣也必須思考自己的身份,這不是大陸的對臺政策,但卻是臺灣最需要回答、而且不能答錯的課題。

  楊開煌表示,可以説“中國崛起”是大陸對臺政策中,最具影響力的一種軟作為;換言之,中國的和平崛起才是兩岸和平發展,以至兩岸統一的最有力的保障。從此一角度看,“臺獨”的表現,只凸顯部分政客不了解或是了解國際格局而産生的焦慮感。

  楊開煌也指出,當然,中國的崛起不能只是經濟、軍事的崛起,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制度、價值的崛起。才能真正消除西方人“價值觀”的普世心態,從而打破臺灣人民過度崇洋、媚日的殖民心理,打破兩岸制度與價值的心理隔閡,真正邁向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所呼籲的兩岸人民相互的理解與尊重,做到兩岸人民“心靈契合”。(台灣網記者 李傑)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