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紀念蔣經國最應該get到的點(蕭蕭話兩岸)

2018年01月16日 08:59:00來源:台灣網

點擊收聽《蕭蕭話兩岸》→  

  30年前的1988年1月15日,《人民日報》在報眼位置刊發《中共中央電唁蔣經國逝世》的消息,引發高度關注。

  為紀念蔣經國逝世三十週年,國民黨今年擴大舉辦了紀念活動,從上週五開始一連三天的謁陵、音樂會、紀念大會、路跑等活動,卻被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酸為“沒出息”,甚至國民黨內部也出現“緬懷過去不利吸引青年支援”的聲音。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則是回應:紀念是應該的,“難道要無君、無父、無國、無家?”

  要説臺灣政壇的“口水戰”,還真是無處不在,但對於蔣經國是“歷任臺灣地區最受歡迎的領導人,沒有之一”這件事,確實是毫無爭議的。而臺灣百姓懷念與欣賞蔣經國的地方不外兩個:一是他把臺灣的經濟民生搞得很好,像吳敦義説的“經國先生目光如炬,在他帶領的時候就知道要推動‘十大建設’”;二是他解除“戒嚴”、開放大陸探親,開啟了兩岸關閉數十年的交往大門,客觀上增強了臺灣同胞對祖國的認同感和向心力。

  1988年蔣經國的去世,標誌著一個時代的落幕。當時中共中央領導人發表談話表示悼念,並評價稱“蔣經國先生堅持一個中國,反對‘臺灣獨立’,主張國家統一,表示要向歷史作出交代,併為兩岸關係的緩和作了一定的努力”。

  30年過去了,對比當下的臺灣,無論是想守住“執政權”的民進黨,還是想要奪回“執政權”的國民黨,有多少人期待像蔣經國一樣贏得最廣泛的民心,卻並未從內心深處想著繼承真正的“經國精神”?

  蔣經國作為胸懷“一個中國”的領導人,講過“中國只有一個”“大陸和臺灣必將統一”,但如今的中國國民黨,卻不願高挂“統一”大旗,令人不甚唏噓。國民黨希望找回失落已久的支援者,首要任務就是解決好自己的方針路線問題,重塑臺灣社會對於統一的基本認知,同時在百姓最關心的民生問題上拿出切實的方法,才能證明自己是真正的經國先生治理路線的繼承者。

  至於民進黨,提“統一”難免奢侈,但對於蔣經國獲得人民很高認同的這些特質——重視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政治相對開明、風格比較親民,相信民進黨應該也是願意學習願意擁有的。只是,他們在2016年上臺初期説過的“做最會溝通的政府”“謙卑謙卑再謙卑”“勞工是心中最軟的那一塊”“民進黨和勞工站在一起”等,經過一年多的執政,早已被臺灣民眾逐一封為了“最大的謊言”。民心得失的原因,盡在不言中。

  其實歸納一下不難發現,無論是解除“戒嚴”還是開放大陸探親,雖然都有著外界壓力的被迫成分存在,但蔣經國能夠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與民心所向,卻是個最值得稱讚的地方,而這也應該是臺灣政壇無論藍綠,想要贏得蔣經國曾經擁有的民望時,最應該get到的點。(馬蕭蕭)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