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把“慎獨”二字放在心中

2018年12月04日 19:56:00來源:台灣網

  “月白風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清代葉存仁賦詩贈僚屬的故事,生動詮釋了為官慎獨的道理。恰如《禮記》所雲:“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在筆者看來,慎獨作為一種高度自律的狀態,既是個人修為的重要體現,也是黨員幹部黨性原則的有效檢驗。

  還記得,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第一集裏,候勇飾演的趙德漢是某部委一位處長,掌握著全國的礦産資源審批,權力大,油水多,用他自己的話説:“雖然是個處長,但拿個部長來換,都不換。”趙德漢坐到這個位置上來以後,表現了相當高的“政治覺悟”,住著小平房,吃著炸醬面,騎著自行車,七八張卡,餘額才3萬元。然而,劇情隨後發生反轉。當反貪局的人查到趙德漢在北京一個別墅區的別墅時:冰箱、櫃子裏、床底下、還有臥室一整面墻,全是人民幣。正應了那句老話,“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一個人能否廉潔清正,外部監督固然重要,“不畏人知畏己知”的自我惕厲也極為關鍵。少了自律的約束,往往就會出現“法令滋彰,盜賊多有”的現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最開始的“打虎拍蠅”到“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提出,制度的籬笆越扎越緊,全黨不斷增強“四個意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逐漸成為常態,全面從嚴治黨可謂步步為營、持續深入。然總有個別黨員幹部,不知收斂、不知收手,繼續做“兩面人”——臺上講反腐倡廉,臺下伸手拿錢;生活奢靡,精神萎靡;任人唯親,排除異己。

  “堤潰蟻穴,氣泄針芒”“巴豆雖小壞腸胃,酒杯不深淹死人”,不論是做人,還是為官,不刻意“慎獨”非栽跟鬥不可。尤其是作為“關鍵少數”的黨員領導幹部,更要把“慎獨”二字放在心中,不論在私底下,還是在無人處,亦或在獨處時,都謹慎而理智地約束、管控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自覺做到“心有所懼,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自覺做到“臺上臺下一個樣,人前人後一個樣,八小時之內和之外一個樣”。如此,才能無愧於“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做一名合格黨員幹部。(台灣網網友:宋榮軍)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