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何破解“剛需”環境下的“膠囊房”困局

2018年11月20日 16:29:00來源:台灣網

  在武漢,“膠囊房”是一直存在的,它的存在是武漢近幾年房價高漲的産物,膠囊房主要特點是面積小,價廉,因其小,像膠囊而得名。隨著武漢“城中村”的加速消失,“膠囊房”的需求日益增大,住戶多為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高校學生、外來務工人員等經濟並不寬裕的群體,“膠囊房”利益鏈背後,則是低收入新上班族對便宜租房的巨大需求。(10月29日江夏電視臺)

  “膠囊房”屬於違法行為,但卻多年來長期存在,且屢禁不止。一方面,“膠囊房”可以將房屋租聘利益最大化,讓房東、二房東增加近一倍的收益;一方面,“膠囊房”的租客多為經濟來源不穩定或收入過低的青年群體,迫於經濟壓力只能租住價格低廉的房屋。

  “剛需”環境下,“膠囊房”擁有了自己的穩定客源,包含需求雙方的市場困局該如何破局?

  守住底線,遵守社會最大公約數。何為底線?法律法規便是目前社會共同遵從認可的。“膠囊房”因其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已被明文規定為違法行為,那麼依法拆除便是社會普遍共識。“膠囊房”著火事件、“膠囊房”打殺事件、“膠囊房”擾民事件,如此種種的“慘劇”“鬧心事”讓人心有餘悸,唯有守住底線,保障租客的人生安全,才是打破“存在即是合理”的不合理環境的根本。

  匹配“剛需”,為青年群體安居提供條件。租聘“剛需”是無法回避的問題,近幾年,各地紛紛出臺了大學生住房、購房的優惠政策,如武漢市委市政府提出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大學生可以低於市場價20%的價格買到安居房、租到租賃房,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方面的壓力。但同時也發現,這類政策與“剛需”的匹配度還遠遠不夠。通過深入調研,有針對性的提供房屋,“膠囊房”的危害和不便都有耳聞,減輕青年群體經濟壓力,才是消滅“膠囊房”有力武器。

  提前意識,增加職能部門打疏結合工作。“剛需”環境下的“膠囊房”困局,不僅要嚴查嚴打,還要疏導有序。我們現在的職能部門,在媒體曝光或監察到違規行為時,往往能很迅速的進行跟進處理,然而,往往忽視了嚴打過後青年群體的下一個落腳點在何方?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或許導致他們面臨的選擇仍是下一個未被發現或剛剛搭建而成的“膠囊房”。倘若如此,監管嚴打變成了無用功,唯有增強提前意識、打疏結合,方能破解當下困局,若不然,“膠囊房”仍會“春風吹又生”。

  “剛需”性質的困局,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只處理、安置其中一方都是行不通的,因為這屬於一個雙方行為,有一定的市場屬性。所以,這既需要強力的措施,也需要智慧的配套。(台灣網網友:郭金富)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