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的中秋我的節】一塊月餅兩樣親情

2018年09月25日 08:30:00來源:台灣網

  一輪明月,海峽兩岸。中秋節是親人團聚的時候,海峽兩岸的同胞,共賞明月,共用月餅。淺淺的海峽,兩岸親人守望相助,彼此祝福。

  每逢中秋,兩岸同胞的思鄉之情、念家之情,讓人感慨萬千。明月之下,家人的牽掛。一塊月餅,連著你我。即便月餅甜蜜在心頭,可是兩樣親情,讓兩岸的親人更加懂得親情可貴與真諦。

  中秋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兩岸同胞都以不同形式傳承和紀念,無論是乘船、坐飛機到大陸或者赴臺灣,團聚在一起,話家常,續親情,彼此的心更近了,情更濃了。

  中秋節又稱月夕、八月節、拜月節或團圓節。古人常借此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自古就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

  中秋的習俗,大陸要組織開展中秋燈會、音樂詩會、民俗展演、祭月拜月、非遺展示、美食體驗、經典誦讀等活動。臺灣在中秋節要祭祖、祭拜土地公、拜月娘、吃鴨子、烤肉、兔兒爺、吃柚子、吃芋、吃月餅、熬夜、偷菜、聽香、博餅、賞月。

  雖然兩岸由於歷史原因暫時分離,但兩岸的同胞卻都在這個傳統的節日裏,賦予時代的元素,寄託思念的親情。不管遇到任何風雨與阻擋,都懷揣著沉澱的鄉愁,未曾放下對傳統節日的接力棒。

  月是故鄉明,人是家鄉親。每逢八月十五,兩岸近5萬鄉友的返鄉熱潮尤為壯觀。兩岸的同胞用熱絡的交往交流詮釋著兩岸同根同源,血濃于水。即使回家路途遙遠,長途跋涉,都阻擋不住兩岸同胞團圓的腳步。以團圓化解鄉愁,用親情凝聚血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每一個中國人在歲月變遷中,有著濃濃的中秋情節,有著永恒的家國情懷。賞明月,吃月餅,品美酒,兩岸同胞訴説情懷,把酒言歡。一樣的文化,一樣的皮膚,一樣的語言,一樣的傳承,雖然價值不同、社會不同、方式不同,但兩岸同胞的中秋祝福和心願是一樣的。一塊月餅兩樣情,一輪明月愛更濃。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大陸對臺灣的牽掛,臺灣對大陸的思念。不論曾經與過去,還是現在與未來,兩岸同胞對彼此的牽掛與思念,都不曾冷卻,不曾降溫。雖然兩岸還未統一,但是兩岸同胞的心早已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謀民族復興,共用民族榮光。一家人,親兄弟,聚集的正能量,匯聚的同心圓,讓兩岸同胞回家的路不再遙遠,心頭的鄉愁不再傷心。

  雖然現在兩岸同胞品嘗一樣的月餅,兩樣情懷涌上心頭,但是在兩岸同胞對中華文化堅定的傳承,對中華民眾堅守的認同,真正的團圓之路就不會遠,兩岸的統一之時就會很近。

  祝願兩岸同胞中秋安康,順好,幸福。(台灣網網友:文劍)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