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度七夕,別把“浪漫經濟”變成“愛情買賣”
8月17日是農曆的七月初七,七夕被稱為中國情人節,一年一度的七夕將至,西寧的街頭早已被濃濃的甜蜜氣氛包圍,與此同時,節日所帶動的“浪漫經濟”也全面升溫,鮮花、珠寶、飯店、商超等商家也積極行動抓住“甜蜜商機”吸引顧客,形成“七夕經濟圈”。8月16日《西寧晚報》)
隨著傳統節日的甦醒,原本蕭條的七夕,原本落滿塵埃的七夕,漸漸風生水起,大有超過情人節的節奏。這原本是一件好事情,當“中國的情人節”被“外國的情人節”淹沒的時候,是中國元素的悲哀。從這個角度來説,需要讓七夕節更加熱鬧,更加繁榮。
然而,七夕的熱鬧和繁榮,最該體現的方式是什麼?我們不得不無奈面對一個現實,所謂熱鬧和繁榮,只不過是“外在的熱鬧”,依然沒有脫離經濟色彩,其成就的依然是節日經濟。過七夕,就是“買禮物”、“贈禮品”,就是“吃大餐”、“當麥霸”,就是“戴黃金”、“挂瑪瑙”。七夕節,依然是花錢攀比的節日。一些男性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表達愛意。一些女性認為這才是最實在的情感。甚至有人説:看對方是不是愛你,就看七夕的時候是不是舍得給你花錢。
由此延伸出了另外一種商業嘈雜:七夕成為了嘩眾取寵的商業遊戲。每年七夕,各地商家都會上演“七夕大戲”。有的商家舉辦“水中接吻大賽”,鼓勵情侶參加,看誰在水中親吻憋氣時間長;有的商家舉辦“T臺親吻競賽”,看誰親吻的花樣最多;有的商家舉辦“愛情黃金大道”,用金子鋪出大道讓情侶上面行走;更有甚者,會舉辦打擦邊球的“七夕超短裙女士就餐優惠”,“七夕比基尼愛情闖關”等等活動。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賺錢,賺錢,賺錢。
熱熱鬧鬧背後其實是傳統文化的流失。七夕節,我們更應該在這個節日裏反思婚姻,反思愛情,反思情愫。更應該在這個節日裏感知的是愛情真諦是什麼?不能只是知道一個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説,不能只是被美麗傳説的愛情所感動,更應該去踐行純美的愛情觀念,我們到底是“坐在寶馬車裏哭”,還是應該“坐在自行車上笑”?愛情的真諦就是“寒窯雖破苦也甜”,愛情的真諦就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當我們一邊期盼完美的愛情,一邊被愛情的傳説所感動,卻又為了金錢放棄愛情的時候,我們的價值觀就是出了問題的。七夕節,我們需要真正讀懂幸福的愛情的滋味。
傳承七夕文化,請少些“愛情買賣”,多些“愛情文化”。假如牛郎織女遇到的是親吻大賽之類的七夕節,估計早就“羞紅了臉”。昂貴的鮮花抵不過純美的愛情。如若愛情丟失了,鮮花也就分文不值了。(台灣網網友:郭元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