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未成年人遊戲消費提醒”雖好,但要做好身份識別

2018年07月19日 16:21:00來源:台灣網

  騰訊未成年人遊戲消費提醒額度由單日五百改為三十天累計五百。騰訊在官方微信號發文稱,對於騰訊旗下游戲中疑似未成年人的高額消費,將嘗試主動介入,提醒用戶關注可能存在的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費的情況。基於用戶反饋,即日起,未成年人遊戲消費提醒的統計標準,將由此前的單日累計消費,升級為近30天動態累計消費。當疑似未成年人最近30天中任意時段的累計消費達到500元,將嘗試聯繫其支付賬戶所有人進行提醒確認。(7月3日澎湃網)

  此前,騰訊採取“未成年人單日消費超500元,將主動提醒”的政策,就是對於騰訊旗下游戲中疑似未成年人的高額消費,嘗試主動介入,提醒用戶關注可能存在的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費的情況。可見,這是遊戲公司主動承擔消費預警功能,以防範未成年人過度玩遊戲、高額充值等行為,不過對於未成年人來講,單日消費500元的額度還是顯得過高,累計下來每月要達到15000元,亦屬於高額消費了,效果並不理想。

  因此,此次騰訊聽取廣大用戶的反饋意見後,將標準修改為“近30天動態累計消費500元”,如此即將未成年人的遊戲消費額度控制在月500元之內,平均每天僅十幾塊錢,消費總額大幅縮減,資金安全風險亦隨之下降。如果按照新標準核算的話,家長就能及時得到騰訊遊戲的消費提醒,500元額度對家庭來講不算多,大都能承受得起,以避免出現孩子偷玩遊戲、充值造成家庭財産鉅額損失。而且,騰訊還可更進一步,將月消費額度交給家長制定,比如在0—500元之間,以根據家庭經濟條件來自主設置。

  近年來,因“熊孩子”用家長的賬號玩遊戲充值、買道具等,造成的“天價充值”事件屢屢發生,動輒就是數萬元、數十萬元之巨,給很多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由於孩子大都是未成年人,沒有完全自主權利,其偷用家長賬號進行遊戲消費,本質上也屬於無效行為,遊戲公司應予以歸還。可由於類似遊戲消費行為難以辨識,家長在維權時困難重重,往往尋求媒體或網路曝光,獲得輿論支援後,才得到遊戲公司的返還。

  由於此類遊戲消費糾紛案件頻頻發生,公眾對遊戲公司予以強烈的質疑與批評,認為遊戲公司沒有盡到用戶身份審核責任,放任未成年人玩遊戲、高額消費,實屬不道德行為,亦不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顯而易見,基於保護未成年人和家庭財産安全考慮,騰訊採取“未成年人遊戲消費提醒”模式,為防範“天價充值”遊戲的不理性消費,邁出了重要一步。不過,該項模式還有缺陷,就是要先做好未成年人識別,才能有效執行消費預警功能。

  此前包括騰訊在內的部分遊戲公司,也曾試行過未成年人身份識別系統,但系統的識別率並不高,仍然有很多漏洞可鑽,甚至部分公司只是為敷衍輿論,並未真正下功夫提升技術識別率。顯然,遊戲公司不僅需要“未成年人消費提醒”,還應完善身份識別技術,將未成年人攔截住,避免其接觸不適宜的遊戲,有效防範不理性消費行為。否則,如果系統無法識別未成年人,導致其冒充家長進行遊戲消費時,系統還是不能採取預警提醒措施,消費額度仍然會突破500元的限制。(台灣網網友:江德斌)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