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吃雞”群眾注意了 上癮有害

2018年06月27日 16:35:00來源:台灣網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人群中出現了一股“吃雞”潮,他們交換戰術,互相學習,津津樂道。筆者卻茫然不知所云,一打聽才知道,這原來是一款遊戲。大街小巷,凡是有手機的地方必然都會有一些吃雞的群眾,全神貫注的盯著螢幕,手指不停地快速滑動,朋友圈等社交軟體全部淪陷,充滿了“今晚吃雞,大吉大利”得赫赫戰績。如此盛況,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的“偷菜”潮,上到四五十的中年人,下到十幾歲的孩子都熱衷於此。不過此類不能完全稱之為遊戲,但也足以讓人成癮,影響正常的生活。

  最近一部大熱的網劇“骨語”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三名孩子被綁架,其中一名哮喘病犯了,另一名被綁匪壓制著去買藥,但是藥店店員全程玩手機遊戲頭也不抬,沒能看見被綁孩子留下的sos求救信號,結果孩子因沒能得到解救被綁匪殺掉了。雖然這只是一個電視劇中的情節,但是藝術畢竟來源於生活。生活中的例子雖不至於釀成如此慘劇,但是遊戲成癮會給我們帶來麻煩卻是真的,小學生遊戲成癮打賞遊戲女主播花費清潔工父母所有積蓄,大學生遊戲成癮期末亮紅燈乃至無法畢業,就連我們的上班族也將遊戲視為唯一的娛樂工具耽誤工作。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是幸福的人生,青少年青年將大把的時間都奮鬥在遊戲上,將來的人生走向我們很難給與樂觀的評價。過去,面對遊戲成癮的孩子們,許多家長一籌莫展,於是,一些號稱能解決一切問題孩子書院應運而生,本質就是奉行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用武力解決網癮少年的成癮問題,其弊端就不用我們多説了。久旱逢甘霖,遊戲成癮作為一項重大的社會現象長久以來困擾著許多人,如今遊戲成癮被視為精神疾病,這場及時雨應該隨風而至了。

  然而,我們在遊戲成癮的這個問題上不能僅僅停留在正確認知上面,怎麼落實,整麼治療都應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比如遊戲成癮怎麼區分,應該歸為哪一類的精神疾病,或者是有無可以專門治療的精神病醫師,是否該在醫學院院校開設此門課程,都是相關部門應該考慮的問題。另外遊戲開發商是否也應該肩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將遊戲分級,配套遊戲線上超時強制下線的設置,從技術上斬斷遊戲成癮的臂膀。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遊戲作為新一代的精神鴉片,正摧殘著我們的年輕一代積極向上的信念,如果不加以管理,勢必會影響到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遊戲成癮的精神疾病,歸根結底還在於我們的家庭教育上,讓家庭教育主體補位,正確的引導。正如魯迅先生所説,父母之於孩子應是健全的産生,盡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培養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純潔而高尚的道德,自由而廣博的精神,賦予他們一種能夠在世界新的潮流中游泳而不被淹沒的力量。(台灣網網友:陳秋艷)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