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蔡英文的軟肋,臺灣民眾的痛苦

2018年05月22日 15:50:00來源:台灣網

  臺灣《聯合報》發文指出,蔡英文執政兩年,不論如何強調“維持現狀、善意不變”,兩岸關係終究是她最脆弱的軟肋。島內很多民調結果也早已顯示:無力提振臺灣經濟,又無法妥善處理兩岸關係,這兩點是民眾最不滿意蔡英文的地方。

  臺灣民眾不滿意蔡英文,最大的原因當然是經濟民生不振帶來的生活不見好轉,而兩岸關係倒退對臺灣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當然是首當其衝。兩岸關係僵局,島內不僅觀光、旅館、夜市及農漁作業者的生計難以維繼,連帶影響社會安定,導致民眾心生不滿,更導致臺灣的“邦交國”數量減少,臺灣的國際參與、企業的兩岸經營都因此陷入困境。一個與其他地區相比競爭力越來越弱的臺灣,拿什麼帶給民眾更好的生活?

  正如有媒體説的,發展經濟、落實島內産業結構升級,怎麼可能繞得開兩岸關係?接任臺灣“工總”理事長的王文淵曾當面向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提出兩岸關係不好的憂思,臺灣工商業界也早在蔡當局上臺之初就沒有停止過相關建言,但無奈他們至今都沒有得到任何説法。有人説王文淵不懂政治,所以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但有些人是不是太過於“政治”了?一心只想著操弄民粹謀取私利!

  兩年來,臺灣民眾早已厭倦了蔡英文的文青式政治語言,什麼“維持現狀”,什麼“善意不變”,到頭來全都被證明只是空話與謊話。兩岸關係早已沒有了2008年至2016年和平發展帶給臺灣同胞紅利的“現狀”,蔡英文口中的“現狀”只是她騙取選票的政治伎倆。對於兩岸關係倒退帶給臺灣的經濟倒退,民眾根本看不到她有意化解的誠意與行動,更惡劣的是她還不斷利用這種險峻形勢扮可憐、博同情甚至是打“恐嚇牌”,用來討好“臺獨”勢力,維護“臺獨”選票。

  執政兩年,臺當局所做的一切仿佛都是為了下一場選舉,去“中國化”、巴結美日、打擊國民黨、修課綱、砍銅像、政治黑手伸入高校、審出版物、阻止民眾赴大陸求學求職……民進黨的字典裏仿佛永遠只有選舉兩個字,而臺灣民眾最在乎的,當然是蔡當局能夠提出有效的兩岸策略,既保持臺灣的穩定發展,又讓兩岸之間有互容共存的空間,但可惜的是,對於什麼是民生經濟,什麼是主流民意,臺當局兩年來完全沒有放在心上。

  單方面破壞兩岸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頑固堅持錯誤的兩岸政策,居心叵測地破壞兩岸一家親的感情,民進黨當局執政兩年,滿足了自己的私欲,苦的是臺灣社會與臺灣百姓。(台灣網網友:小橋)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