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今日造就的綠水青山,就是為子孫“打下”的金山銀山

2018年05月22日 15:25:00來源:台灣網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自覺把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充分利用改革開放40年來積累的堅實物質基礎,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央視網)

  十八大以來,有一件事,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這件事就是生態環境保護。他明確指出,“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多次提出“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當前,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十分嚴峻,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乾淨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生態環境惡化及其對人民健康的影響已經成為我們的心頭之患,成為突出的民生問題。

  但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地方不把生態建設當回事,為了敷衍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把面子工程建設得漂漂亮亮的,但並沒有真正的著手研究適合當地的綠色發展模式。“美”若只浮于表面,其實掩蓋不了實事的“醜”,被污染的水源、土壤、空氣,每一項都無法遮得住、藏得牢,因為污染引發的疾病也無法用面子工程來掩人耳目,因為過度消耗導致的資源匱乏也沒有辦法補得上,悠悠眾口無法堵,相關部門不作為、亂作為只會引發人民怨聲載道。無視環境污染、資源破壞,就是無視人民的訴求,換來的不僅是更難以修復的生態創傷,而且會對黨和政府的形象以及公信力造成負面影響。只有創建有利於人民休養生息的生存環境,提供可持續創收的發展環境,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援和信任。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遵照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高度重視發展的整體性和協調性,切實落實好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以科學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科學發展理念,以咬定青山不放鬆式的韌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僅僅成為一句口號,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造就更多的綠水青山,這不僅是為子孫“打下”金山銀山,更能為建成美麗中國及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台灣網網友:毛豆)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