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四十年“流動中國”從苦澀走向幸福

2018年04月27日 15:35:00來源:台灣網

  “現在高鐵是我們的首選,春節往返我們一家人都乘坐高鐵。”在杭州開往北京的高鐵上,旅客劉先生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誇讚道,“不僅方便、舒適,服務也越來越暖心了!”(3月1日《經濟參考報》)

  40年前,春運,伴著綠皮車一路駛來。掩卷回眸,我們在擁擠的人群裏掙扎著向前,或是站在擁擠的彎不下腰的車廂裏歷經徹夜不眠的搖晃,輾轉千里,極盡艱辛,而今綠皮車漸漸遠去,帶著新時代氣息的銀色“子彈頭”呼嘯而來。流動的四十年,春運已摘下了“老大難”的帽子,“囧途”亦變成了溫馨的“通途”。

  一個個“刻度”,印證著中國高鐵的不斷前行。一張張笑臉,洋溢著自豪與幸福。在中國春運史上,高鐵註定是繞不過去的身影。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一頭連著千家萬戶,高鐵網的優勢與日益延伸已經大大改變了社會發展與春運格局。在“半小時圈”、“高鐵何時到我家”的民眾期盼中,亦漸漸形成了“高鐵包圍城市”的局面。就連以前是春運運力“短板”、“鍋底”的成渝地區,也迎來了西成高鐵、渝貴鐵路,“雙城生活”更成為了當下各地的一股潮流。而在2018年春運中,動車組預計旅客發送量將達到21289萬人次,佔旅客總發送量的54.9%。

  高鐵時代的春運,距離更短了,家更近了,旅客出行“舒服指數”亦得到有質的提升。原本慢慢悠悠、冬冷夏熱的綠皮車,換成了時速350公里、溫度亮度可控的“復興號”高鐵;原本不合胃口、品種單一的飯菜,變成了“到府服務”的可口的地方特色小吃;原本擁擠嘈雜無章的車廂,變得寬敞舒適、窗明几淨;原本臟亂狹窄的火車廁所,變得高端大氣上檔次;原本隔座相望的同伴,再次“密不可分”……而這些亦只是“智慧春運”中的一個逗號,一段插曲,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高鐵在春運便民利民方面還有很多大可作為的空間,未來可期。

  “描繪新藍圖,奮進新時代。”四十年,春運經歷了巨大變遷,並且還在變遷過程中。一列列高鐵飛馳在祖國大地,蘊藏著無限希望。期待,邁入新時代,未來春運什麼樣?(台灣網網友:王成成)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