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脫貧越到最後關頭越要穩中求進

2018年04月20日 22:05:00來源:台灣網

  脫貧攻堅戰已經到了最後階段,剩下的骨頭越來越硬,想要啃下來必須要花更多心思。儘管困難重重,但只要放平心態、用對方法並堅持到底,無論難度有多大,都一定能取得勝利。(4月19日,人民網)

  我國的脫貧工作曠日持久,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已經取得了重大成就,創造了史上前所未有的好成績,讓全世界刮目相看。厚厚的成績單裏記載的是脫貧工作者的寶貴經驗、智慧結晶,對接下來的脫貧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面對最難啃的硬骨頭,不能望而卻步、氣餒悲觀,也不能急於求成、盲目樂觀,保持平常心,穩中求進,才能避免做無用功,越是到了最後階段越需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

  分析致貧的原因是脫貧工作第一步,把貧困戶、貧困區進行分類,有助於制定精準的脫貧計劃,對提高脫貧工作效率大有裨益。找出不同地區的致貧相似之處,參考同類型貧困區的成功脫貧經驗,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能大大的節省脫貧工作的時間,減少工作量,並且提高成功脫貧的幾率。脫貧沒有捷徑,但是通過數據分析、案例借鑒可以讓脫貧少走彎路。

  只靠一味的拉動無法徹底脫貧,只有拉動加主動才能真正斬除窮根。貧困不光是表面上的,有些貧困根植在思想中,為避免返貧現象,必須精神扶貧跟物質扶貧同時進行,解決貧困戶坐等救濟的問題,讓貧困戶從“伸手要”變成“我創造”,才不會重返貧窮路。人窮不可怕,可怕的是志窮,暫時的經濟困難不難解決,難的是解開被禁錮的思維,思維方式從小建立,一旦形成很難被扭轉,需要扶貧工作者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去溝通,多用成功案例的正能量去影響思想上的貧困者。

  脫貧攻堅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送錢送物、基建改造只是其中輸血部分,文明的傳播、諮詢的傳遞、技術的傳授是屬於造血的部分。一旦適合當地發展的經濟項目創建完成,需要的是大量能將項目運作下去的人,提供許多就業機會的同時,也要提供與工作崗位數量相匹配的就業培訓,讓貧困戶能找到工作不愁溫飽、思想與時俱進,擁有自己造血的能力。

  沒有任何一項能載入史冊的任務是可以速戰速決的,沒有任何一個能造福人民的決策是可以輕鬆完成的。沉下氣、保初心、不怕難、講科學,脫貧這項對整個中華民族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工作就一定會順利完成。(台灣網網友:未遮山)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