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18兩會改革新征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

2018年03月06日 09:27:00來源:台灣網

  今年,首都博物館首席研究館員齊玫多了一個身份——全國人大代表。齊玫説,作為一名新代表,她倍感榮幸,但也深知肩上的責任。齊玫表示,她非常關注我國青少年傳統文化素養的提升,建議將優秀傳統文化寫進教材、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課堂,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延續。(3月5日《北京晨報》)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從這個層面來看,將優秀傳統文化寫進教材、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課堂,無疑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

  事實上,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已經成為國家“共識”,中央也在戰略上作出了部署。2017年春節前夕,中辦、國辦出臺《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其中意見強調,要把優秀傳統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滋養文藝創作、融入生産生活”。不久前,教育部頒布實施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成為課標修訂重點。這都體現了國家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決心和擔當。

  現在的主要問題,是在具體教育教學實踐中,一些人習慣性地用“應試心態”來面對傳統文化教育,導致出現傳統文化教育的應試化、功利化傾向。比如,此前媒體報道,普通高中新課標公佈,古詩文背誦篇目由14篇增至72篇。傳統文化教育加碼,贊同者頗多,但是調查也顯示:有一部分人表示反對增加這麼多古詩文的背誦,他們認為:古詩文背起來勞神費力,高考的時候,卻只考寥寥幾句,“性價比”太低。關於強化古詩文背誦與高考的現實“衝突”,説到底就是一種“教育焦慮”。

  在這個角度上講,要讓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課堂、潤心靈,還需要與教育改革聯動,而改革首當“改”觀念,要改掉急功近利的應試競爭思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究竟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提高成績、尋求加分甚至“走捷徑”?還是為了讓青少年獲得審美體驗、文學熏陶從而實現傳統文化的代際傳承?顯然,後一種答案才是我們最期待的。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在他們心底種下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對其在人生起步階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不無益處。

  當然,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將優秀傳統文化寫進教材、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課堂,重點是要融會貫通。這就需要將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融入基礎教育教學相關科目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體系,讓學生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中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能夠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各地教育部門要結合意見要求和地方實際,細化出臺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相關政策,在政策上引導,在財政上支援,實實在在讓傳統文化課在校園落地生根。(台灣網網友:丁恒情)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