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家國網聚】老父陪兒“站崗過年”不只為團圓

2018年02月23日 10:15:00來源:台灣網

  今年在蘭考車站,一對父子三十年沒有在一起過過春節,今年春節前夕,70歲的卜剛為了能和崗位上的兒子一同過年,他報名成為車站的一名老年志願者,這是他退休後第一次重回車站。這對父子三十年沒有在一起過過春節。退休前,卜剛長期擔任蘭考火車站副站長,年年春節無法在家過。二十年前,從部隊轉業到蘭考火車站工作的卜令濤也開始年年春節回不了家,為了保證千千萬萬老百姓回家團圓,鐵路職工選擇了堅守。(2月22日 鳳凰網)

  一提到蘭考大地,很多人就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人民的好兒子”焦裕祿。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蘭考還是個荒無人煙的災荒地區,只因焦裕祿的出現,由他來帶領人民群眾與自然災害作頑強的鬥爭,這才使得蘭考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歲月變遷,時間雖已過去很久,但是蘭考大地上卻依然有人通過不同方式,繼續傳承著“焦裕祿精神”,而年過七旬的卜剛與兒子卜令濤,在火車站一起“站崗過年”就是這當中較為突出的代表。

  隨著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文化的不斷傳承,新春佳節變得不再受時間、空間、距離的限制,早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人們的心中。不管人們身在何處,不管手中的工作如何沒日沒夜、加班加點,新年將至的時候,人們總會抽空回家看看,闔家團聚吃個團圓飯過個年。即便工資獎金可能會少拿一些,只要能回家與家人相聚,那都是值得的。這不僅是一種落葉歸根的歸宿感,更是“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所在。

  與之相反,有一種特殊群體“不走尋常路”,越是逢年過節,就越是要專心致志地堅守在一線工作崗位上,沒錯,這種特殊群體就是鐵路職工。在這樣的一個特殊群體中,有的人長期與旅客接觸,為旅客回家的路指明方向;有的人黑白顛倒,不分晝夜地保證動車高鐵的運作安全;有的人遠離人群,孤獨地堅守在不知名的荒郊野外隧道邊,每時每刻都在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歸根結底,這群特殊群體的目的也只有一個,那就是只為旅客能夠平平安安把家還。

  退休十年,年過七旬的卜剛,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父愛如山的偉大形象。父愛深沉,卻讓人為之動容,因為工作需要,這對父子三十年沒有在一起過過春節。可能,他是抵擋不住內心的思念想去看下兒子,也可能,他去看兒子是怕兒子在護送旅客返鄉時,觸景生情想家了。而這位年邁的父親,選擇以工作中的協助,作為陪伴兒子過年的獨特方式,既滿足了自己小家“過年團聚”的心願,又顧全了送千萬旅客返鄉過年的大局,可謂一舉兩得。

  常言道:“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工作亦如此,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一直到老,是件幸福無比的事情。這當中,愛崗敬業是前提,奉獻是其次,最後才是別具一格的工匠精神。當我們過年與家人團聚吃年夜飯時,又可曾記得,有位老人過年時兒子卻不在身邊,老人心裏牽掛的只是過年回不了家,依舊堅守崗位的兒子。當我們在所從事的不同工作中抱怨苦與累時,又可曾知道,有位老人,退休十年卻依然唸唸不忘自己所從事一輩子的工作。相比之下,這是多麼令人可歌可泣。7旬父親陪兒站崗的背後並不只為團圓,這背後更是對職責的“終身詮釋”。(台灣網網友:唐耀)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