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家國網聚】春節的記憶:就是那個味兒!

2018年02月13日 11:19:00來源:台灣網

  春節是中華文化優秀傳統的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傳承著中國人的社會倫理觀念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裏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在我的印象中,讓春節生出“年味”的形式似乎總是那麼幾種,無論在外多遠都要“回家”,全家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看春晚,到長輩家拜年領壓歲錢,穿新衣、掃陽塵、放鞭炮……説到春節,我不自覺的就想到了春運,改革開放以來,速食麵作為“國民食品”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記憶,更伴隨了每年春運大潮中幾億人的漫漫歸途。在車站聞到泡麵的味道,仿佛就聞到了家的味道。2017年,鐵路部門推出網際網路訂餐服務,旅客通過客戶端即可預訂指定的車站餐食,下單成功後,服務人員會把餐食送到列車上。或許不遠的將來,速食麵也會像那些我們兒時記憶的消費品一樣逐漸消失,但每當想起,也許它還會感受到那份熟悉的“春運味道”。就像某速食麵那句廣告語——“就是那個味兒”,春運的記憶。

  曾經的我是一名高三學生,每到放寒假我就立馬拖著兩個箱子回家,雖然假期只有短短幾天,但特別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假期收穫的不只有感動,還有希望。而現在的我已經開始了大學生活,爸爸去車站接我,媽媽在家裏做了好吃的等著我,家才是幸福的港灣!過年真好!

  然而,隨著時代發展,交通便捷讓“家”的概念模糊,物質再豐富也似乎不能使人滿足,至於看春晚、放鞭炮等傳統習俗,也無法拾回曾經的那份樂趣。這種“年味”越來越淡的背後,是社會背景發生了深刻變化,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斷提升。因此,大可不必沉溺在某些因循守舊的舊式習俗裏,為了“傳統”而“傳統”。事實上,在新舊交融的狀態中,已經有很多富有創新元素的方式被開發出來,如到大城市過年的“反向探親”,全家搶紅包、唱KTV、看電影,甚至一起看博物館、出國旅遊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個性化、定制化,契合每家每戶的需要。其實,不管新年是去哪兒旅行,也不管以什麼樣的方式渡過,只要是和最親愛的家人團聚在一起,就是最好的過年方式。新年新氣象,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裏,都能在旅行之路上收穫最大的幸福和快樂。(台灣網網友:王澤琪)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