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家國網聚】春運四十年:從“量變”到“質變”我們看到了什麼

2018年02月05日 13:20:00來源:台灣網

  春運幾乎與改革開放相伴而生。1979年年初的廣東,眾多回家的人把廣州火車站擠得水泄不通時,“春運”這個詞還沒有誕生。1980年,“春運”首先被《人民日報》提出後,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鄉外出務工、求學,諸多人群也就集中在春節期間返鄉,形成了堪稱“全球罕見的人口定期流動”的春運。40年來,春運大軍從不到1億人次增長到2017年的29億人次,相當於讓除亞洲以外世界其他地區所有人搬了一次家。春運除了人流量的改變,服務品質和運輸效率的提高更不容忽視。

  服務品質的提高是多方面的,其中最貼近民心,對人民群眾影響最大的算是鐵路部門不斷便利的“購票”服務了。

  90年代末,鐵路春運實行縣鎮鄉團體民工提前訂購民工團體票,減輕了旅客大量涌入車站露宿風餐排票的壓力。這是外出務工旅客有序排隊進站乘車。

  進入2010年春運,在廣州站率先試行實名制購票驗證進站乘車試驗成功的基礎上,全國鐵路全面推開了實名制購票驗證進站乘車,有效遏制了羊兒客、票販子的違法行為。這是人潮般的旅客正在實名制排隊購票。

  進入2011年,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全國鐵路12306網上實名制購票全面開通,提前60天,旅客可以用電話在網上預定往返程火車票,減少了旅客涌進車站排隊擠票的苦衷。

  現如今可通過手機裝載與鐵路總公司購票系統軟體聯通的“路路通”,查詢選擇各站始發各方向的列車票源情況,也可以裝載12306火車票購票軟體,網上實名制綁定銀行卡或微信支付寶購買車票,不僅如此,旅客還可以在網上自主選坐及臥鋪位置。

  “網際網路+春運”不僅解決了廣大旅客朋友購票難的問題,也有利的維護了春運秩序,更有效的踐行了“平安春運、有序春運、溫馨春運”的服務理念。

  在近年來的春運中,高鐵運輸的作用不容忽視。高速鐵路的迅速發展使得春運期間的運輸效率得到了“質”的飛躍。

  10年高鐵發展路,中國高鐵動車從2008年開行時速200公里的“先鋒號”,到2012年時速300公里的“和諧號”,再到2017年8月21日京滬高鐵首開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動車組,中國高鐵邁入了嶄新的時代,高鐵運營總里程、運作速度雙雙列居世界之首。列車運作速度由過去的100公里提高到200——350公里(既有線升級改造後的準高速線路控制在250公里內,新建高鐵線路控制在250——350公里),至此,中國鐵路邁入高鐵時代。自2008年8月1日首條時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際高鐵開通以來的10年間,中國高鐵通車里程已達2.5萬公里。

  這40年來,我們從“春運”中看到的不只是人流量的增長,更值得我們欣慰的是鐵路部門服務品質的提升和高鐵運輸效率的加快。現如今老百姓談及“春運”,少了幾分焦灼,多了一份淡然。當然等讓“春運”變得如此從容,這種進步是交通行業的進步,是城市文明的進步,也是社會發展的進步。(台灣網網友:封筆回眸)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