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爭做“守節”的共産黨員

2018年01月03日 14:08:00來源:台灣網

  “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這是明代著名清官于謙的兩句詩,也是于謙本人一生的真實寫照!我們從於謙因進京覲見不向王振獻媚送禮而遭到暗算,即使在牢獄之中毅然守節不移就可見一斑。他憂國為民,自奉儉約,謙虛清廉,是一位深受百姓擁護和愛戴的官員;他詩如其人,人如其詩,重名輕利,把名節看得跟泰山一樣,至始至終“重名節、惜名節、守名節”;他重成仁而輕殺生,以榮名終,被賜修建祠堂,終為歷代奉拜祭祀不止。

  “竹死不變節,花落有餘香。”古往今來,視“名節”比生命更重要,立志守節、捨身取義者又何止于謙。蘇武北海牧羊,羊續懸魚拒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以及諸葛亮鞠躬盡瘁,文天祥慷慨赴義,劉胡蘭寧死不説出黨的秘密等等,這些無不是忠貞守節、堅貞不屈的典範,無不深受世人敬佩和讚揚。他們面對危局威逼,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願選擇“粉身碎骨”,也要留清白在人間。我想,這股氣節、這份操守,就是中華民族的嵴梁,就是傳統美德的精髓,就是後人必須學習踐行的優良品格,就是人們必須世代傳承的寶貴財富。

  “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的典故,意在警示黨員幹部要牢記“不以惡小而為之”,要確保“不失小節”,要始終謹小慎微,常懷敬畏之心,珍惜名節和操守。

  然而,時至今日,在“權”與“利”面前,追名逐利,以權謀私,借權牟利,搞權權交易、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的“失節”之舉依然潛存。他們大都不是迫於形勢,無可奈何的“失節”,而是利欲熏心心漸黑的自願“失節”。這些“失節”之舉,不僅嚴重破壞了黨政形象,挫傷了百姓信心,更是將自己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黨員幹部必須把“守節”作為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和道德規範、行為底線。因為只有努力踐行,認真追求,守正不阿,清身潔己,才能避免因“失節”而離心背德,腐化墮落;只有努力爭做固本守節的合格共産黨員,才能守一生清廉,留一世美名;也只有守住“小節”才能保住“大節”,才能共同營造和維護風清氣正的生態環境,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夯基固本,篤行致遠!(台灣網網友:時辰盜)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