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從國家公祭看黨的群眾路線

2017年12月15日 14:54:00來源:台灣網

  12月13日,習總書記與南京市人民群眾、各界人士等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共同參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出席儀式並講話,他表示,只有正確認識歷史,才能更好開創未來。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中日兩國要從兩國人民根本利益出發,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共同為人類和平作出貢獻。(12月13日 中國網)

  回顧那段屈辱的歷史,我們的同胞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被日軍殘忍殺害,中國的軍隊哪去了?中國的政府哪去了?中國的執政黨哪去了?依靠政府和軍隊的片面抗戰沒能擋住日軍的進攻,30萬被打散的士兵和平民被侵略者活埋、挑死,砍死,燒死……侵略者以為他們站上這一篇土地就征服了一切,他們不曾想到,中國共産黨動員最廣泛的民眾參戰,將民力和軍力相結合,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展開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最終將他們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中。

  南京大屠殺是國殤,其産生的根源在於當時的國民政府沒有走群眾路線,沒有動員最廣泛的民眾參與抗戰。國民黨實行打壓群眾、控制群眾、壓迫群眾的反動路線,結果不僅輸了外戰也輸了內戰。中國共産黨在戰爭中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壯大了自己,打敗了敵人,實現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可見,對人民群眾的態度關乎著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我們的黨員幹部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在工作中要心貼心與群眾拉近距離,更好地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慮,幫民之所需,做到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通過面對面與百姓交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做到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對於群眾急需辦、希望辦的事情,就當想盡辦法、竭盡全力、創造條件去辦,心無旁騖地想幹事、敢幹事、幹成事、不出事,敢做“急先鋒”。對於群眾反對辦、沒有能力去辦的事情,不能一意孤行瞎忙,時刻以辦好事辦實事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唯有如此,才能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唯有如此,才能徹底把侵略者擋在國門之外。

  廣大黨員幹部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做好億萬人民群眾的小事就是最大的大事,就是避免歷史的悲劇重演的唯一途徑。(台灣網網友:魯耀嚴)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