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免費開放,體育館姓“公”才更接地氣

2017年11月14日 14:53:57來源:台灣網

  根據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有關文件精神和上級有關政策指示,柳州市擬於12月下旬起組織中小學體育場館對社會免費開放試點,試點期間擬對社會免費開放體育場館的學校有:城中區文華小學、魚峰區德潤小學。(1113日 南國今報)

  健康是幸福之基。要增進民生福祉,使全體人民共用發展成果、首先要保障好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而加強體育鍛鍊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內容,這無疑離不開全民健身氛圍的營造,落到具體措施上,就是離不開運動場館、場地的規劃建設。

  廣西這些年雖説也在健身設施方面加大了投入,許多學校打造了標準跑道和球場。但是,小區、公園裏鍛鍊“搶位子”或排隊等待的情況依然存在,而收費不菲的健身房、球類俱樂部又讓不少工薪階層望而卻步。

  與市民健身場地緊張相矛盾的是,一些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在舉辦完體育賽事後便冷冷清清,由“鐵將軍”把門,場館資源未充分發揮作用,學校一塊“非本校學生與工作人員禁止入內”的牌子,更把他人拒之門外。那些免費的健身設施,就成了“看得見摸不著”的道具。

  長期以來,公共體育場館除了是姓“體”,還是姓“公”一直成為社會爭論的焦點。筆者認為,公共體育館應該姓“公”。政府直接與群眾打交道,是黨和政府政策的執行者,是人民群眾的“服務員”。深入開展“全民健身”,各級政府責無旁貸,要做政策實施的“引導者”。將體育場館免費開放供市民使用,無論老幼,集休閒健身、文化娛樂、促進社會交往等多種功能于一體,人人皆可參與,這樣才接“地氣”。唯有讓公共體育場館回歸其公益本質,才能實現“共用體育設施資源、深化全民健身鍛鍊”的目的。

  這次柳州試點免費開放“體育場館”是踐行體育惠民的生動實踐。通過整合場館、資源及配套設施等多項綜合優勢,以更加完善的配套設施,更加全面的健身項目面向廣大市民開放,並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群眾才能更好地開展體育鍛鍊,保持身心健康。

  民之所盼,政之所為。隨著生活水準的日益提高,體育鍛鍊正成為群眾的迫切需要。下大力氣推動全民健身發展,讓更多普通居民受惠,從而提高他們的生活幸福感,正是政府對群眾期盼的積極回應,也是體育惠民的真實寫照。筆者期待未來有更多公共體育場館加入到免費開放的行列中,讓更多的人盡享平民運動“福利”。(台灣網網友:朱仲凱)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