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公文寫作:思想在於認識事物的角度

時間:2015-11-26 16:05   來源:台灣網

  所謂思想,在於認識事物的角度。我們先來找找認識寫作的角度。寫作就像煲湯,要下慢功夫,想要在短期內獲得很大的提升,是有難度的。但通過短期培訓,進一步堅定寫好文章的信心是可以做到的。

  古人有一句話:“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如果説一般性的寫作是在記錄個人所見所聞,是在準確傳遞資訊,那麼,圍繞黨和國家大事履職建言,就國家治理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問題直接向黨中央、國務院提出意見建議,則完全可以説是在從事“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寫好文章,就不只是家長裏短那麼簡單,而是每個人都要學會肩負的重大責任。

  對於寫作的理解,到一定的層面上,絕不只是簡單的碼字,更不只是簡單的複製和粘貼,體現的是一個人的學問、修養、精神、思想和情感,展現的是團隊和集體的智慧、戰略、胸懷、氣度和視野。古人説,文如其人,就是這個意思。或許有人會説,我們常常需要做會議記錄之類收集、整理意見的工作。但這樣的收集和整理,不是機械的裝框,也不是盲目的加減,梳理觀點的過程無形中是一個理解、消化和加工的過程。很多同事長期研究某一領域的工作,既熟悉業務和政策,也熟悉多年來的調研過程,在有關的文稿中適當融入個人的見解,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責任。

  我們再換一個角度來看。寫作是否可以進行分解,也就是分門別類去認識呢?我想是否可以從陣地戰、運動戰和遊擊戰的角度來看。陣地戰,就是正面對抗,以搶佔固定的陣地為目標,需要強大的火力掩護,比之機關寫作,是否可以比作重要的領導講話、理論文稿和綜合性文稿的起草;運動戰,是在很長的戰線和大的戰區上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比之機關寫作,是否可以比作機關各類視察、考察、調研報告和綜合資訊的起草;遊擊戰,配合總體的戰略部署,通過快速靈活的襲擾牽制敵人,是否可以比作機關辦公類公文的起草,比如呈批件、工作總結、情況彙報、活動方案等等。當然,這樣的區分必然是不嚴謹的,但我想在寫作上,應該首先立足打好遊擊戰,積極學習運動戰,力爭能打陣地戰。當然,這些比方都是理論層面的探討。所謂思想,在於認識事物的角度,但如果不切實際,思想就不能落地,終究只是一個角度而已。解決問題,就要思想和實際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就要不斷積累經驗。而所謂經驗,在於把握事物的細節。

  關於寫作的經驗和方法,網路上傳播的,各種書上寫的更是五花八門、千姿百態。應該説,只要是有依據、被檢驗了的經驗總結,都是對的,但把對的東西放到每一個具體的人身上就不一定有用,更不一定管用。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每個人的知識結構、人生閱歷都不盡相同,盲目照搬別人的經驗,效果未必好。正如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同,所缺乏的營養元素必然不同,對同一種營養品的吸收也有所差異。最重要的,是要學會自己感悟、體會和總結。古人説“文無第一”,某種程度上就是説寫文章的方法有很多,是千變萬化的,因此不能説哪一種方法是最好的。

  但提高寫作能力有沒有值得每個人都借鑒和效倣的經驗?有。 “文無定法,有章可循”,就是説寫文章雖然沒有固定的章法,但還是有基本的規律。掌握基本的規律,是寫好文章的前提。但基本的規律也很多,又有哪些是最重要的呢?有人曾提出了寫作的三個關鍵:一是文字基礎,二是熟悉情況,三是熬夜。我個人體會,這十個字的概括很全面、很深刻,是寫好文章要遵循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規律。

  關於文字基礎。漢字是中國文化的根,從一定意義上來説,寫作就是對文字的指揮、調配和運用。每一個文字,都是一個士兵,只有從研究文字的歷史發展和內涵入手,才能談得上調兵遣將,才能談得上交換、比較、反覆,才能談得上語法、邏輯和修辭,才能進而去追求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才能最終實現“信、達、雅”的目標。正所謂,沒有士兵,哪會有兵法。寫文章就像蓋房子,文字就是磚頭,磚頭的品質不過硬,整個建築的品質也不會好到哪去。高中課本上有一篇文章,題目是《作家要錘鍊語言》,作家是專門和文字打交道的專家,都要錘鍊語言,更何況非專業人員。關於熟悉情況,簡單來説就是“上情”和“下情”的結合,上情就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情就是具體的情況和出現的問題。毛主席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就是説要用科學的方法把情況搞清楚,才能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搞調研、提建議也如同醫生看病,要把患者的病情和藥物的特性研究清楚,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關於熬夜,我想就更好理解。寫文章也如同下廚做飯,必須精力專注,才能掌握好火候;又如同運動競技,必須集中注意力,才能在快速的攻防轉換中做出迅捷的反應。《大學》開篇中記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要保持思維的穩定性、連貫性和系統性,必須要安靜下來。“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熬夜只是形式,本質在於心定、心靜和心安。

  寫作就是要追求事物的本來面貌,就是盡可能的還原真實,這句話非常深刻。事物的本來面貌,是一種極致的追求。這讓我聯想到表演,表演的極致追求,就是還原真實或盡可能地還原真實,因此演員特別強調信念感。我想,對於從事寫作的人來説,信念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有“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感動,亦有“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的堅守;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浪漫,亦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寫意;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情懷,亦有“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的讚嘆。古人物質匱乏、條件簡陋尚可以,今人物質充裕、資訊發達,應該更可以,應該留下更多富有詩意和哲理的創造。

  “功夫在詩外”,寫文章從思想和經驗兩方面入手,就要力求內外兼修、技道並進、知行合一。願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一起砥礪思想,不斷總結經驗,寫好全國政協的“經國大業”,也寫下我們人生的華彩樂章。(台灣網網友:李章程)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