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治談判不可“拖”

時間:2015-10-29 16:06   來源:台灣網

  國民黨主席、2016參選人朱立倫受訪時表示,兩岸關係已從過去的化解敵意,到目前的和平發展,未來必須進一步走向合作雙贏,但目前仍不該直接跳到政治談判的簽署兩岸和平協定,因為臺灣人民、年輕一代對此仍有疑慮,擔心會産生風險。這種疑慮與擔心是兩岸政治談判的“拖”下去的理由嗎?

  朱立倫認為,“保障兩岸和平”是國民黨的三項核心價值。確實,在臺灣實現政黨輪替,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兩岸在堅守“九二共識”之下,經過雙方共同努力,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但是其中的最直接的分歧就是“政治分歧”,特別是在連戰登陸參加抗日勝利閱兵和卡式臺胞證,表現出臺灣在個別政治問題上的歷史認識偏差與政治心態守舊,從中反映出兩岸確實需要進行政治談判,進而增進政治互信。在兩岸經濟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兩岸政治談判不能無限期的拖延下去,因為政治問題始終都是要面對的。

  在兩岸論述上,朱立倫與洪秀柱主張的兩岸應當簽署和平協議相比,朱立倫確實“膽小”,但是,這不能影響來兩岸的政治談判,更不能以種種原因為“藉口”讓兩岸的政治談判無限期的“拖”下去。也許,朱立倫的表態有其自身的“考量”,但是,兩岸的和平發展只有政治、經濟都常態進行,才能確保海峽兩岸的長久和平穩定。就如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所言“如果説和平發展是一個大樹,那麼九二共識就是這棵大樹的根。如果把這棵大樹的根砍掉,那麼我不知道這棵大樹還怎麼生長,甚至怎麼存活。”所以,政治互信的積累、政治基礎的夯實都需要面對面、心與心的政治對話才能解決。

  還有,兩岸關係面臨的道路選擇問題。不僅僅是針對民進黨和蔡英文空洞的“維持現狀”,還針對國民黨和朱立倫的“不統、不獨、不武”。雖然,大陸和臺灣的政治制度不同,民眾之間的價值理念不同,雙方的認知和考慮不同,但是這些“不同”不是“拖”能解決的事情,“拖”既不是辦法更不能成為手段。對此,海峽兩岸特別是需要臺灣的政治人物放下歷史偏見,展現寬廣胸懷,進行政治對話,增進政治互信,為兩岸的永續和平和最終統一盡心盡力。(台灣網網友:賈永輝)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