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夏會”期待理性的大背景

時間:2015-10-14 16:02   來源:台灣網

  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第四次正式會面14日在廣州登場,有臺媒形容其“意義重大”,但也有不少傳言在其登場前即紛擾不斷。臺灣《自由時報》13日即報道説“這次極可能是馬當局任內最後一次兩岸官方互動”;但大陸學者倪永傑直言“不認為是最後一次”,也許張志軍明年想訪問臺灣,還是可以去,他並呼籲兩岸“不要把最後幾個月白白浪費掉”,應該爭分奪秒,把能做的儘量做。

  筆者很認同倪永傑的看法。目前兩岸間進行平等協商早已不是什麼難題,反而是許多協議簽了不能生效成了最大問題。兩岸間總有一股莫名的不理性反對力量拖住了我們前行的腳步,這種不理性的聲音不僅對談判團隊是致命打擊,也不利於臺灣發展,不知臺灣民眾與政治人物到底能否明白?

  國臺辦與臺灣陸委會于2014年2月正式建立聯繫溝通機制,到如今已舉行了四次會面。兩部門主要負責人的辛苦與誠意有目共睹,他們就兩岸關係形勢、政策與兩岸關係中需要處理的問題進行廣泛交流,對維護兩岸關係的穩定發揮了很大助益。但令兩岸民眾不無擔心的是,當前兩岸關係發展迎來了許多新問題,臺灣海峽上空也瀰漫著一股不理性的空氣,這些都為此次“張夏會”帶來了更多新的挑戰,所以國臺辦主任張志軍13日表示,對即將舉行的與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夏立言的工作會面充滿期待,希望會面能取得積極成果。

  還記得去年9月份,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就兩岸貨物貿易協議議題發表看法時指出:臺灣對大陸在此擁有許多優勢,希望臺灣民眾不要將非理性的恐懼帶入協議,因為協議在成熟的方式下産生,對臺灣有利。如果這些協議能通過,臺灣經濟成長將會更好,超越許多人的了解。

  是的,不理性的聲音掩蓋了太多人們本該了解的真相,也讓他們錯失了太多機遇,但可悲的是,這些人還躲在他們自以為是的不理性聲音背後沾沾自喜。好在,島內並不只有這一種聲音存在,更多的理性聲音呼之欲出。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4日社評即指出: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會面能夠舉行第四次,代表已經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對於兩岸和平發展意義重大,期盼雙方能繼續在“九二共識”基礎上,讓兩岸和平發展的良好態勢永續下去。

  最後,真心期待這場廣州登場的“張夏會”,不是“最終回”。(台灣網網友:肖曼)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