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快遞”敲響的該是全社會的警鐘

時間:2015-08-19 15:25   來源:台灣網

  《光明網》消息,8月14日,圓通快遞西安市未央區網點,一個密封的塑膠袋包裹向外流液體,一名快遞員湊到跟前聞了聞,瞬間頭暈噁心,經診斷為異氰基乙酸酯中毒。劇毒化學品不經任何的特殊處理就輕鬆走快運,再次敲響的該是全社會的警鐘。

  由“毒快遞”想到了當前諸多物流行業,包括流動量最大的鐵路,航空,儘管在行包運輸行業有著嚴格的規章制度,但是依然難以從根源上杜絕。此次事件雖然影響的範圍被控制在最小,但是足以讓人觸目驚心,假如這批危險品是通過鐵路或者航空發送,能否在第一時間被發現,被攔截,或者説不具備識別常識的工作人員即使發現了,也未必能採取有效的方式妥善處置,後果無疑是不可想像的。更值得深思。

  國家對於危險品運輸和管理有著詳細的管理規定,必須具備專業資質的公司才可以從事道路運輸,當然,因為是劇毒品,運輸價格自然不菲,這也許就是毒快遞屢禁不止的根源所在,善於打擦邊球的眾多物流小公司,根本不具備運輸此類商品的資質,也缺乏相應的專業人員,説白了,僥倖心理還有利潤驅使著,明知不可為的行為依然為之。

  在管理上,應該説航空和鐵路執行的比較到位,操作流程也嚴格遵守程式,人命關天的事,誰也不敢隨意處置,車站的三品檢查,除了先進的機器檢查之外,第二道關口還有鐵路警察隨機抽查,應該説一般的危險品和武器彈藥是很難逃脫安檢這一關,包括航空檢查,更是一件不放過的開箱點驗。

  儘管制度被執行的近乎苛刻不近人情,但是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套無情的制度,才能確保人流量最密集的車站和機場旅客人身和財産安全。

  當然,百密也會有一疏,筆者建議像類似車站和航空港這類高危地區,應該安排專業人員進行系統的專業知識培訓,讓專家告訴他們該如何辨別和防範危險品進站上車.防微杜漸才是扼殺源頭的有效措施。

  在此,筆者也呼籲那些從事物流快遞的眾多中小企業,應該多一份責任心,多一份職業的敏感性,用法律和制度建立起完善的物流快遞配送制度,從而讓“毒快遞”不再接著上演悲劇。(台灣網網友:朱健科)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