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文化不應迷失于“浪漫經濟”

時間:2015-08-19 15:24   來源:台灣網

  8月20日七夕節將至,多家景區開始圍繞七夕打起愛情牌。據了解,木蘭天池景區七夕期間兩人同行,一人買“螢火蟲夜場”門票另一人免單;歡樂谷則會在七夕邀請新人乘坐過山車,來一次瘋狂的愛情宣言;此外還將舉辦魅惑假面單身派對。七夕未至,“浪漫經濟”火藥味漸濃。(8月18日新華網)

  七夕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源於牛郎織女這一美麗的傳説,然而隨著商家的渲染和各種商品促銷,讓傳統節日本身的意義淡化了,轉而追逐消費,把節日變成了“劫日”。從最初的新鮮感到現在的氾濫,這種現象不僅對人們的消費觀會産生一定的影響,而且淡化了傳統文化的內涵,甚至帶來不理性消費,抹殺了節日原本的意義。七夕節遭遇的“洋解讀”,正是傳統節日內涵消逝的縮影,傳統民族文化不斷遭受侵蝕和前所未有的威脅。

  如今,七夕節的“易感人群”以年輕人居多,年輕有活力,對七夕節本身而言,這本無可厚非,但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在於,在商業的炒作之下,七夕節正一步步地演變為“消費節”、“掘金節”,人們對七夕這個傳統節日缺少文化層面的關注,過節僅僅單一的體現在吃喝玩樂等休閒生活方式上,這已經偏離了七夕節的本質內涵。

  當下,由於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和影響,男女之間的交往更加開放、自由,這是一種文明和進步,但與此同時所帶來的副作用是,婚姻從美德中游離出來,變成了一種“快餐”,甚至是一種情感遊戲,導致離婚率居高不下。在這種現實背景下,我們過七夕節就應該更多地關注其文化內涵,讓七夕節成為婚姻倫理宣傳和婚姻忠誠教育的好時機。

  若想找回七夕節的原汁原味,體會其原本的內涵,還需要社會的共同努力。一是在與人交往中應始終保持真誠的心態,不用物質來衡量感情的輕重。二是通過舉辦慶祝傳統節日的活動,讓民眾了解、加深和熱愛傳統文化,了解相關知識和古典故事,理解節日本身的文化內涵。三是對中西文化進行合理宣傳,但在宣傳時應儘量避免主觀色彩,傳播傳統文化,引導社會輿論,豐富民眾的精神世界。

  因此,在商業高度發達的今天,七夕節不能只讓人只嗅到濃濃的甚至有點“嗆人”的商業氣息,而要多一些對傳統節日本質內涵的探索,讓傳統七夕多點文化味。(台灣網網友:王曉安)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