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空洞説教淪為孩子學習成長的絆腳石

時間:2015-07-30 13:36   來源:台灣網

  現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了孩子的學習成長,無不以孩子為中心,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但一些父母的關心和重視只是停留于空洞説教的層面上,往往忽略和輕視自身的學習成長,在這種情形下很少給孩子做出示範、樹立榜樣。其結果,不僅使得自身教導的影響力説服力大打折扣,而且也使得自身的知識學問難以跟上孩子素質的發展,導致很多時候無法回答和解決好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何以如此,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們一些父母只是把學習當成是孩子個人的事情,想當然地認為自身只是一個監管督導的職責,而沒有認識到家庭的環境氛圍、自身的模範行動對孩子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和作用。正因為如此,往往只顧眼睛向外要求孩子,而很少眼睛向內反思自己,口頭空喊上做得多,而用自身模範行動感染和帶動孩子上做得少。很顯然,這種對孩子要求嚴、自己要求松的雙重態度、雙重標準,不僅無法給孩子帶來很好的示範引領作用,反而會因自身的言行不一、言行脫節而給孩子的學習帶去事與願違的負作用。

  俗語經常講,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以這樣説,家庭的學習氛圍如何、父母的學習勁頭怎樣,直接決定和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成才。因為環境是一種無形的教育資源,示範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力量。正所謂,百聲驚雷,不如一個雨點實在;一打綱領,不如一個行動有力。作為我們每個父母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一個以身作則的模範行動,勝過任何嘴上的空洞説教。只有言行結合、言行一致,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同做到,才能增強説服力、感召力和帶動力,孩子也會因為身處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而增強向父母學習、向父母看齊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

  正所謂,學到老,活到老。知識學問是無窮無盡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只有始終與學習為伴,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才能使自己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發展,適應社會的要求,實現不斷進步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説,學習不只是孩子的專屬任務,而是包括我們大人在內的每個人的必備養成。作為我們每個父母不要想當然地認為,自己身為父母就天然地具有教育孩子的永恒權力和資格。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教育孩子是需要知識和學問的,為師從教者只有首先自己擁有一桶水,才能給孩子一滴水。一句話,只有自身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才能具備和擁有教育孩子的資格和權力,成為孩子學習成長的墊腳石,起到促進和推動效果。否則如若自身不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就無法擔負和勝任教育孩子的職責和重任,只會成為孩子學習成長的絆腳石,帶來阻礙和制約作用。

  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教育不僅是言語上的口頭説教,更需行動上的引領感召。作為我們每個肩負著培養教育孩子重任的父母來説,在學習上絕不能有任何置身其外的旁觀者思想和局外人行為,必須以學習共同體的認識強化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的行動自覺。具體而言就是要在學習上始終走在孩子的前頭,堅持與孩子一個標準、一同學習、一起成長,做到先學一步、多學一點、學好一些,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孩子無法做到的自己率先垂范。唯此,才能擁有和具備教育孩子的資格和權力,才能回答和解決好孩子遇到的各種問題,成為孩子學習上的得力助手。也唯有如此,才能給孩子營造和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氛圍,潛移默化感染和影響孩子,促進和推動孩子的學習成長。(台灣網網友:羅建華)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